返回

王朝伪皇帝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八十三章 军制改革_174(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对对。皇上说兵士不能一辈子从军,他们年纪一大,打仗是不行了,也成了累赘,不如将上了年纪的兵士也从营中裁撤下来,并把他们也安排在各织造场中,如此一来就不存在永远见不到家眷的事情。”史景隆也是恍然大悟,“皇上,臣有一策上奏。营中因为裁撤老军留出的空额可在百姓中征召强壮的弱冠男子充任,只令他们从军十年,三十岁时若未被提升就去除军籍,依然为民,这些人家里不是务农做工就是经商行贾,本来就有生业,朝廷以后就不必再增加军户,不,皇上,是工户。如此过上几年,军中兵士便都是二三十岁的精壮,军力必然大盛!”

史景隆的想法已经是义务兵役制的雏形了,谁说古人没有现代人聪明?只要给他们一点提示,他们想出的主意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

“很好,两位,看来朕今天不赏你们是不行了。”我给方明德和史景隆“打”了针“兴奋剂”,接着安排道,“史景隆,你兵部协同各营这样办,先将京内外禁军四十万人的名册全数清理,凡四十岁以上,没有任何官职的普通兵士全部裁撤下来,这样就可裁下十万人左右,朝廷统一将他们安排在本营附近的织造场中,方明德,十万人能不能安的下?”

方明德道:“十万人恐怕有些难。内外禁军二十个营的织造场最近增加近百个,而且原来的织造场规模也有所增加,需要五万人来填补空缺,原来臣等想从民间征召,既然裁了兵员,那就将五万兵员补进去吧。至于另外的五万人,臣想其中至少有一半当在六十岁以上,再让他们做工已是不可能,不过臣会想办法,绝不会让那五万人无饭可吃。”

“那就好。”我放心下来,“剩下三十万人都是些精壮兵卒了,从明年起裁撤的兵员年纪每年向下降两岁,五年后普通兵员年纪将都在三十岁以下,兵员总数将降到二十万人。朝廷必须保持三十万人的禁军,兵部每年可在民间征召一定数量的强壮弱冠男子补充。民间藏龙卧虎,可以从中提拔许多将校,大汉军力必会大盛。至于这些人以后到了年纪的裁撤安抚问题,你兵部与户部可以拟一个可行的法子再报与朕,如何?”

“臣遵旨。”方明德和史景隆脸上终于拨开乌云见了太阳。

史景隆他们的办事速度挺快,在虎贲,武骧、腾骧三营开拔离开京城之前就先把他们三个营的冗员裁撤工作做好了。至于其他营可以先缓一缓,总之这事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了。

方明德将三营裁下来的年纪在四十到五十岁的兵士安排在了织造场中,这一下子不但使三营在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下甩掉了大包袱,而且也使新发展起来的织造场有了工人来源,当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腾骧营开拔离京的那一天,我与一众议事大臣悄无声息的去了腾骧营大营,我们躲在僻静处远远看去,只见整装待发的腾骧营将士正和他们的军户眷属依依惜别,那场面很是感人,不过我说的“感人”并不是那种生离死别,生离死别已经不存在了,等士兵们到了年纪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这就跟出去打了一场不会死人的仗一样,何需那样伤感呢?

“皇上,还是您这办法好。”吏部尚书曾楚卿又拍起了马屁,“以后兵士数量大减,兵力却反而更盛,而且军饷开支一下子减了三成以上,更多的银子可以用到其他地方。这真是一举多得,一箭数雕……”

“皇上圣明――”几个大臣齐声颂道。

。VIP中文_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