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朝伪皇帝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八十三章 军制改革_174(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次方明德和史景隆没有惊讶,他们跟了我不是一天了,知道我什么“邪乎”的事都敢做,以前我搞的那些改革哪一项是他们以前听说过的?

“皇上,既然如此,咱们得想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来解决此事。”方明德思索着说道。他总算有些上路了。

我笑道:“方爱卿说的‘一劳永逸’还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能不劳永逸那就更好了。”

“皇上是说不重新安置?”史景隆不敢确定自己想法的问道。

我抱住双肩靠在了椅背上:“为什么要重新安置?”

史景隆和方明德这回真糊涂了,双双说道:“臣等愚钝,还请皇上明示。”

我起身有些伤感的说道:“史景隆,你还记得那日咱们上中军营试炮时遇到的那个老军吗?”

“是,臣记得。”

“嗯,朕当时想了很多,那老军已近古稀之年,却依然是营里的兵士。唉,‘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皇上乃仁君圣主,胸怀天下万民,实是我大汉之福,万民之福。”史景隆适度的拍了拍我。

我不介意的摆了摆手:“朕不但是哀伤那老军之不幸,更是由此看出大汉军制之不妥。兵士一生从军,到老拿不动刀枪依然是兵卒,所得军饷连糊口都不够,这不但是他们受苦,更是军中的累赘。正是为此,朕才想法设织造场安置军户家属和无力随军作战的兵卒。如此一来军中少了累赘,军户们也有了生业,他们才能安下心来。现在他们已经衣食不愁,如果因为调军让他们随军调遣,那必然使他们生业无着,最后再次返贫。因此,朕以为这军户就不要调了。以后军户是军户,军营是军营,两者虽是一家,却要分开管理。何必要让军户随军安置呢?难道兵士们出去打仗,也要让他们的眷属跟到战地去?男儿志在四方,他们的家眷有朝廷管着,就不必他们操心了。”

方明德点头道:“臣似乎有些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是将兵士与军户分开,可这样做不是个长期的方法啊,难不成让兵士们永远见不到家眷。”

方明德的想法可以理解,这个时代的军人是终身兵役制和世袭兵役制,军人要当一辈子兵,生老病死都在军营里,这样一来他们的妻子儿女就必须随军生活,时间长了,一代代军人父传子、子传孙的更新换代,也就形成了军户制度。这种方式固然保证了军事技术的传承,但也相应增加了军队的负担,同时使许多不合格的兵员因为其军户身份进入了军营,致使军队战斗力受损。

要想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就得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淘汰军中冗员,这样就得实行义务兵役制,形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格局,不再让军人终身甚至祖祖辈辈呆在军营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得取消军人终身制和世袭制的基础――军户制度,这个应该是可以办得到的,军户家属们已经在朝廷的安排下有了养家糊口的生业,再说朝廷各织造厂正在发展壮大,以后裁撤下来的兵士正好可以安排在各织造场中。这样正好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朕说了,兵士不应一辈子都在营里,他们老了,还如何打仗?”我问了一句,“所以这军制当改一改,要改军制,首先当使军户与各营的管理分开,各营只管军政,军户则由朝廷派员管理,这些军户大都在朝廷的织造场做工,与普通民户有些不同,嗯,军户的称呼可以去了,就改为工户吧。”

方明德听我说到这里,脸上现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臣似乎有些明白。皇上是说――军户改为民户。好好好,皇上英明,军户本来就是军中的累赘,他们不当兵不打仗,却占着军饷。现在朝廷兴建织造场,他们有事可做,有饭可吃,就没必要再由各营管着,再占军饷了,将军们去了这个累赘,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治军,实在是上上之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