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和往事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四十二章 逼弟上学(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晚上,吃过晚饭,我爹一把拉住要出去的我叔:“就知道出去玩,我早晨怎么给你说的?我给你的两条路,你选哪一条?”

我小姑抢道:“哥,那还用说,他才不跟着你在生产队干活呢,他肯定是去农中。在那里老师管得不严不说,还有几个玩得好的,关键是不用干活啊,天天就是等吃坐喝。”

我爹哼了一声:“到农中可不是享福去的,你必须拿来初中毕业证,不然我饶不了你。”

我叔半天吭了一句:“我,我还是上农中去吧。就是,就是……”

我爹问道:“就是什么?你这多好的机会,就是不知道珍惜。”

我叔说:“我这回来了,农中那里啥也没有了,连床被子都没有了。”

我小姑说:“你这回来这么长时间了,天这么冷,你的被子还不被他们抢走了?”

我爹想了想,长叹了口气:“你不要管,明天早晨我送你去学校。”

第二天早晨,我爹和我叔出发了,赶往鱼邑农中,那里离人和村也就十几里地。

我爹夹着一床被子,那是他从部队复员带回来的。我叔穿着一件军大衣,也是我爹复员带回来的。我叔走着,看着自己穿的军大衣,挎着书包,神气活现。

我叔到农中后,还是他原来的样子,跟着干干活,学习也不用功,就想着快点毕业回家。

这样,也就是在我叔返校才十几天的时间,县领导来到农中,因为县里为了发展经济,成立了轻工一厂、轻工二厂、五金厂、电风扇厂等,这就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的青年,于是农中的二百名学生,虽然还有半年才能毕业,那就不等了,全部发初中毕业证,全部招工。

这是我叔一辈子最重要的人生转折,从此,他从农民变成了工人,离开了人和村,原本觉着初中还不能毕业,原本想着熬上几个月后回家种地,这直接发初中毕业证,直接招工了,这还不是天上掉馅饼。

我老爹多次说过,我押着你叔,他穿着我复员带回来的军大衣,扛着我复员带回来的被子,到了农中,十几天后就招工上班了,那是满满的自豪感啊。

轻工一厂是个集体性质的县属企业,厂子不大,不过百人。在鱼邑老街的西头南侧,依次排列着三个厂,轻工一厂、五金厂、电风扇厂,当时,电风扇厂生产的微山湖牌电风扇,质量很好,在周边地区畅销一时,比后来的几个大牌电风扇上市都早,只是没有市场拓展能力而已。

轻工一厂生产的阀门,里面有机加工、铸造、装配等车间,我叔就在里面开车床。

那时,记忆最清楚的是,我叔从厂里扛回来了一把猎枪,半个村子的孩子们围着他,都想摸摸他的枪,他扛在肩上,带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关坑沿边,瞄准树上的鸟开枪,鸟没打着,但声音很响,引来一片欢呼。村里的老人讲,这就是我叔在人和村的样子。

后来,我老爹到县粮油加工厂上班,就在老街的西头,我也会到鱼邑去。那一次,我跟着奶奶又来到了鱼邑,来到鱼邑老街的文家。文家的人和我爹很熟,大儿子也在轻工一厂上班。文家的老人跟我奶奶说,我叔在轻工一厂搞了个对象,家是在大船上的,姐妹好几个,姓习,因为排行老三,就称呼习三。没有多久,我去厂里玩,就看见了大家说的习三,果然文静、漂亮。当时我还想着,这么漂亮的人怎么会嫁给我叔呢,我叔遛街打鸟的。

那时,轻工一厂全是年轻人,全是二十多岁的样子,朝气蓬勃、干净利索。那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年代,一个火红的年代。

一天,我婶子说,船靠岸了,就让我奶奶去船上看看。我就跟着我奶奶来到停靠在河里的我婶子家的大船上。我从来没上过船,看见干净、漂亮的大船很兴奋。我婶家有大船,那时她全家就不是农村户口,是吃购粮本的。于是,她姊妹几个慢慢都招工安排在了鱼邑各单位,最小的那个姨就进了化肥厂,而化肥厂那时也已经效益不好了。这也是没办法的,化肥厂最辉煌的时候有一千人,时代的红利说过去就过去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