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五百九十一章 闻喜裴氏,裴炎(第一更)(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庄敬殿中,晨光无声的弥漫起来。

李承乾缓缓的睁开眼睛,目光一闪,他的眼中顿时充满了沉稳的力量。

一阵幽香从身侧传来,李承乾侧过身,看向趴在软枕上看着自己的王幽兰,神色柔和起来:“爱妃醒过来很久了吗?”

“也就一会。”王幽兰从软枕上滑下,头靠在李承乾的怀里,低声问道:“陛下,这几个月在洛阳,你一直在妾身这边,其他几个美人,不会有什么言语吧?”

“你跟朕的时候,朕还是太子,她们怎么比得了。”李承乾轻轻的将王幽兰搂进怀里,低声问道:“怎么了?”

“已经快七年了,可妾身还是没有怀上龙种。”王幽兰的神色暗淡了下来,低声说道:“这些年,陛下待臣妾恩宠无比,可是臣妾……陛下,是不是臣妾自身的问题。”

“你哪里有什么问题。”李承乾只感到一阵好笑,伸手捏了捏王幽兰的鼻尖,轻声问道:“朕问你,你今年多大了?”

“二十岁!”王幽兰一句话直接脱口而出。

“原来你一直记得呢。”李承乾搂着她,低声说道:“二十岁到二十六岁,这段时间是有孕的最佳时间,日后只要朕多来你这里,自然就会有孕,而且说不得,你现在已经有孕了。”

“妾身也是这么想的。”王幽兰靠在李承乾怀里,眨着眼睛说道:“所以,人家说,像臣妾这种情况,应该歇一歇。”

“是谁跟你说的?”李承乾眉头微微一皱,说道:“有人想让朕去她们那里,不再理你吗?”

李承乾在洛阳的这几个月,几乎是独宠王幽兰,其他的嫔妃虽然一样在洛阳,但基本上见不到他的面。

况且能见的着才怪。

自从李承乾来到洛阳,刚刚稳定下来,一整个夏天的大雨就逐渐的拉开了帷幕。

整整一个夏天,李承乾都在忙碌这些事情。

哪有时间去理那些乱七八糟的。

王幽兰是对李承乾最熟悉的人,他的一切习惯她都熟悉,李承乾自然没心思找别人。

“陛下不用这么说,臣妾是听长一辈的人说的,她们说,臣妾这种情况,是需要养一养的。”王幽兰靠在李承乾怀里,咬着嘴唇说道:“若不是为了孩子,臣妾才不愿意离开陛下身边呢。”

“那朕不碰你就是了。”李承乾轻轻笑笑。

“陛下真好。”王幽兰下意识的抬头,看着李承乾甜甜笑笑,不过她还是摇头,说道:“宫里还是有宫里的规矩了,如果陛下在洛阳,独宠臣妾,回了长安,皇后那里,臣妾交代不过去。”

“你啊,怎么还怕皇后。”李承乾抱住王幽兰,然后低声说道:“既然这样,朕听你的,另外,你堂兄这些年在松州做的不错,加上这两年吐蕃安定,朕打算将他调回长安,先做一任左金吾卫郎将,历练历练,下一步,好调任地方刺史。”

“刺史!”王幽兰惊讶的抬头,说道:“阿兄都有资格做刺史了吗?”

“王方翼这几年在松州,军功积累的不少,做一任左金吾卫郎将还是足够的,终于刺史。”李承乾再度捏了捏王幽兰的俏鼻,笑着说道:“那起码得五到十年多时间,哪有那么容易。”

“那也不长啊!”王幽兰摇摇头,看着李承乾说道:“就是阿耶,也是四十了才做了刺史,还是因为妾身,阿兄,他今年才二十六岁啊!”

“是啊,二十六岁啊!”李承乾感慨一声,说道:“有能力的人,很年轻就出头了。”

刘仁轨,李义府他们这些人,年纪已经算是大的了。

王方翼,裴行俭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天纵之才。

也好,现在朝中正是需要他们的时候。

……

贞观殿中,李承乾站在殿门前,看着殿外晴朗的天气,清澈碧空下的洛阳城,不由得松了口气。

“这天算是彻底的晴了。”李承乾侧身,看向一侧的刘仁轨和李义府问道:“你们觉得,明年还会有大雨吗?”

刘仁轨和李义府相互对视一眼,各做沉吟后,刘仁轨率先开口道:“陛下,以臣来看,今夏这雨,怕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但应该也就如此了,明年即便是再有大雨,应该也没有今年大。”

李义府赞同点点头,说道:“阴至极则为阳,史书记载多为如此,恐怕过几年,陛下可能就需要为干旱做准备了。”

“你说的不错。”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两件事情,记下来,一些闲地废地,过两年可以变地为湖的,要尽量做到变地为湖,做好储水准备;第二件事,等到高句丽的战事结束之后,要开始储粮备灾了。”

“喏!”刘仁轨,李义府,还有后侧的许敬宗三人,齐齐拱手。

李承乾转身,走向丹陛,摆摆手道:“开始做事吧,将如今各地灾情的汇总拿上来。”

刘仁轨立刻从桌案上拿起一本奏本,递交到了李承乾的桌案上。

李承乾翻看了一遍奏本,看向刘仁轨道:“传信韦待价,让他察查地方灾情的时候,顺带察查地方粮库的真实情况,记住,不用他处置,记下来就好。”

“喏!”刘仁轨立刻拱手领命,他听的明白,现在一切以救灾为主,便是查察贪官,也得等百姓都活下来再说。

“陛下!”李义府站了起来,拱手道:“臣看陛下圣旨,除了受灾州县外,其他附近州县同样也免了今年赋税,敢问为何?”

“爱卿这是在履给事中职啊!”李承乾笑笑,感慨说道:“受灾州县,自然是千难万难,而绝大多数时候,本地救灾是不够的,这样,他们就需要去临近州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