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通史演义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08章 楚庄王的大义灭亲背后:对陈国的真实意图是什么?(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庄王率军北上,驻扎在郔地。侦察兵报告:“晋国任命荀林父为大将,先縠为副将,出动战车六百辆,前来救援郑国,已经渡过黄河。”庄王询问众将:“晋军即将到来,我们是撤退呢?还是与他们交战?”令尹孙叔敖回答说:“郑国尚未被征服,与晋军交战是有利的;现在已经得到了郑国,又去与晋国结怨,有什么用呢?不如保全军队撤回,这样不会有任何损失。”宠臣伍参反驳说:“令尹的话不对。郑国认为我们的实力比不上晋国,所以才投靠晋国;如果晋军来了我们却躲避,那真的证明我们的实力不如晋国了。而且晋国知道郑国投靠了我们,必定会派兵威胁郑国。晋国是来救援郑国的,我们也去救援郑国,不是很好吗?”孙叔敖说:“去年我们攻打陈国,今年又攻打郑国,楚军已经很疲惫了。如果我们战斗失败了,即使吃你的肉,又怎能抵消罪过呢?”伍参回答道:“如果我们战斗胜利了,那么令尹就被认为是没有谋略的了;但如果我们失败了,那么我的肉也只能被晋国人吃掉,怎么可能还能落到楚国人的嘴里呢?”庄王于是询问所有的将领,每人发一支笔,让他们在手掌上写下自己的意见,主张出战的就写“战”字,主张撤退的就写“退”字。所有的将领写完后,庄王让他们打开手掌让他检查。只有中军元帅虞邱和连尹襄老、副将蔡鸠居、彭名这四人,手掌中写的是“退”字,其他的公子婴齐、公子侧、公子谷臣、屈荡、潘党、乐伯、养由基、许伯、熊负羁、许偃等二十多个人,写的都是“战”字。庄王说:“虞邱这位老臣的意见与令尹相一致,主张撤退是对的。”于是下令南辕调转车头,明天在河边饮马然后返回。

伍参深夜来见庄王,问道:“陛下为什么畏惧晋国,却要放弃郑国来让给他们呢?”庄王回答说:“我从来没有放弃过郑国。”伍参说:“楚军在郑城下驻扎了九十天,仅仅得到了郑国的投降。现在晋国来了而楚军撤退,让晋国通过救援郑国来建立功劳并接收郑国,从此以后楚国就再也没有郑国了,这不是放弃郑国是什么?”庄王说:“令尹认为和晋国作战未必能取得胜利,所以才撤退。”伍参说:“我已经仔细地分析过了。荀林父是新任的中军将领,他的威信还没有得到全体将士的认同。他的副手先縠,是先轸的孙子,先且居的儿子,他依赖家族的世代功勋,而且性格刚愎自用,不仁爱,不是会听从命令的将领。栾氏、赵氏这些人,都是世代名将,各自为政,号令不统一。晋军虽然人多,但打败他们很容易。而且大王作为一国之主,却要躲避晋国的臣子,这将会被天下人嘲笑,更何况我们还能保有郑国呢?”庄王吃惊地说:“我虽然不会领兵,但怎么可能屈服于晋国的臣子呢?我要与您共同作战!”当天晚上,庄王派人通知令尹孙叔敖,把战车统一改为面向北方,前进到管城,准备迎击晋军。不知道胜负会怎样,让我们等待下一部分的故事分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