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通史演义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70章 宋襄公的霸主梦,为何成了楚国的笑柄?(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鲁僖公看了这封信后非常震惊,他知道楚国的使者来献捷,用词夸张,实际上是在恐吓。但鲁国实力弱,楚国实力强,如果不去赴会,恐怕楚国会移师来攻打鲁国,那时就后悔莫及了。于是他好好招待了宜申,并立即写了回信,派人快马加鞭送给楚王,信中写道:“鲁国国君将按您的要求,立即前往赴会。”鲁僖公随后出发,大夫仲遂随行。他们来到亳都,仲遂通过宜申的介绍,私下里拜见了成得臣,请求他在楚王面前,对鲁国国君多加关照。成得臣引领鲁僖公去见楚成王,双方都表示了敬意和欣赏。此时,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和曹国的五位诸侯也从盂地赶来参加会盟,鲁僖公和他们一起,共有六个诸侯在一起商议。郑国的文公提议尊楚王为盟主,但其他诸侯都犹豫不决没有回应。鲁僖公奋起说道:“盟主应当是仁义闻名,深得人心的人物。现在楚王依靠兵力众多,强行捉拿上级公卿,虽然有威势但缺乏德行,人们心中都有疑虑和恐惧。我们和宋国都有同盟的义务,如果坐视不管不施以援手,只知奉承楚国,恐怕会被天下的英雄豪杰耻笑。如果楚国能够释放宋公的囚禁,那么我们愿意遵守这个盟约,我鲁国怎敢不听从呢!”其他诸侯都纷纷表示:“鲁侯的话说得非常好!”仲遂将这些话私下告诉了成得臣,得臣又转告给了楚王。楚王说:“诸侯们都以盟主的义务来责备我,我难道能够违背吗?”于是在亳郊重新筑起了盟坛,约定在十二月的癸丑日,进行歃血祭祀神明,一同赦免宋国的罪过。

盟约已经定下了,会盟的前一天,宋襄公就被释放了,与其他诸侯一起见面。宋襄公又羞又气,心情不太好,但他还是不得不向其他诸侯表示感谢。到了盟约的日子,郑文公带领其他诸侯,恳请楚成王上坛主持盟约。成王手持牛耳,宋国和鲁国等其他诸侯依次在他之后完成歃血仪式。宋襄公虽然很生气,但却不敢说出来。盟约完成后,各个诸侯散去。后来,宋襄公听到讹传的消息,说公子目夷已经篡位,于是他打算逃到卫国去避难。公子目夷派遣使者前来,并致辞说:“我代理国家之位,是为了保护君主。国家是属于君主的,我为什么不把它交还呢?”一会儿,法驾已经准备好了,公子目夷亲自前去迎接宋襄公,并让他返回了宋国。公子目夷则退回到臣属的位置上。胡曾先生在评论襄公被释放的事情时,认为这完全得益于公子目夷的计策。目夷神态悠闲,毫不在意旧君,如果他手忙脚乱地请求释放襄公,楚国反而会把襄公视为稀有货物,怎么可能轻易放他走呢?有一首诗赞美道:“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旧君围。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贤名诵目夷。”还有一首诗描述了六个诸侯国公然讨好楚国,寻求宽限。他们明明把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交给了楚国,楚国还会把中原放在眼里吗?诗中写道:“从来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谁?用夏媚夷全不耻,还夸释宋得便宜。”

宋襄公渴望成为霸主,却被楚国人戏弄,遭受了极大的侮辱。他的怨恨之情如同深入骨髓,但因为实力不足无法报复。他又责怪郑伯提议尊楚王为盟主,心中充满愤怒,正打算与郑国为敌。在周襄王的十四年春天三月,郑文公去楚国进行朝拜礼仪,宋襄公听说后非常生气,于是发动全国的军队,亲自去讨伐郑国的罪过,让上卿公子目夷辅助世子王臣守卫国家。目夷劝谏说:“楚国和郑国正在和睦相处,宋国如果去攻打郑国,楚国必定会去救援。这次行动恐怕不能取得胜利,不如修养德行等待时机更为上策。”大司马公孙固也提出了劝谏。宋襄公很生气地说:“司马不愿意出兵,那我就独自出发!”公孙固不敢再说什么,于是他率领军队攻打郑国。宋襄公亲自率领中军,公孙固担任副将,大夫乐仆伊、华秀老、公子荡、向訾守等人也跟随出征。间谍把这事报告给了郑文公。文公非常惊慌,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救。楚成王说:“郑国对我就像父亲一样,我们应该尽快去救援。”成得臣进言说:“与其救援郑国,不如攻打宋国。”楚成王问:“为什么呢?”成得臣回答道:“宋襄公已经被俘,宋国人民已经失去了士气。如果现在我们再派大军攻打郑国,宋国必然会变得非常弱,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虚弱打败他们,而不需要真正打一场大战。如果宋国回来自救,他们也会因此而疲惫不堪。利用逸待劳,难道不是更容易获得胜利吗?”楚王听到这些话,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他立即任命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率领军队攻打宋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