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公卿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39章 皇帝也缺钱(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说起这个林三洪,朱棣总有一种喜其才的感觉,可林三洪做的那些事情却多上不了台面,就是喜欢也让人喜欢不起来,尤其是在当下这种情形。

“这一次扬州府报上来的报效银子是九万两,真……真是可气!”

直到动员令正式下来,天下州府纷纷报效的时候,朱棣专门问了扬州的报效数字,听说只有区区九万两之后,脸色登时就有点发绿!听到这个数字,就连足不出深宫的许皇后都很吃惊:“只有九万两?怎么才这么点?”

朱棣道:“皇后领袖后宫,后宫嫔妃省下的赏钱和一并开支,就有六万多,他扬州天下首富之区,光是塞给煦儿的就有五十万两之多,还以为朕不知道。弄出九万两这样的一个数字糊弄朕,想要蒙混过关。这个林三洪事朕以不忠啊,不好好敲打一番终究是不行!”

御驾亲征这种事情,林三洪都想耍滑头,报效了汉王五十万,却拿出九万两就想把朱棣给打发了。后宫的嫔妃都能从牙缝里省出六万来,堂堂的扬州知府只有九万。若真的是没有钱也就算了。可前边偷偷摸摸给汉王塞了五十万,回头就说没有钱,这种举动就是说到天上去,也和“忠臣”这两个字无缘了。

徐皇后这么豁达的人物都被林三洪给气笑了:“皇上说他不忠,确是有点重了,他是煦儿的门人,吐血报效一下煦儿也不算什么。扬州一下子拿出五十万给了煦儿,煦儿又没有藏私,不也报效了朝廷么?如此一来,煦儿还能落下个好名声……”

看到皇后都为林三洪开脱,朱棣也笑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皇后你不知道扬州富到了什么程度,不清楚林三洪手里攥着多少银子。若是扬州真的没有钱,朕也不和他计较这些,光是上一次佛节,扬州府光私分的银子就有二十万之多,府库里还存着几十万。他在扬州任上,盐商的孝敬肯定是少不了。扬州府上上下下抱成一团,谁也不给朕说实话。要不是朕在扬州还有几个耳目,险些就被他们给蒙混过去了……”

徐皇后吃惊的说道:“天,这么多钱!照皇帝这么说,林三洪在扬州一年,就有百十万的进项了。”

“一百万,只会多不会少。”朱棣轻轻的拍着桌子:“林三洪在扬州大兴土木,唯恐钱花不出去,还主动疏通运河,就算花一些钱出去,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若是放在洪武初年,光是扬州一府的收入就可以算是富可敌国了。也不瞒皇后,朕从来就不信任下边的官员,尤其是那些地方官。所以特意在扬州安插了几个耳目,时时刻刻替朕盯着他们……”

“哎,可惜,这个林三洪是个守财奴而不是贪官,贪赃枉法的事情他不敢做,或者是做的太过于天衣无缝而查不出来。年前有内卫奏报,说林三洪在江南的缫丝作坊有大量银钱流入……”

徐皇后惊问:“他把扬州府库的银子用在个人的作坊里了?”

朱棣苦笑:“若真是如此,朕焉能容他到今日?说来也是好笑,林三洪那个作坊里的钱根本就不是出自府库,而是扬州的一些……一些风尘女子入了他的股,这种事情……哎……”

林三洪在扬州确实很注意“团结”官场,把官场上下用银子打造成一块铁板,成了事实上的扬州土皇帝。可这并不表示朱棣就是睁眼瞎,看不到他的所作所为。事实恰恰相反,朱棣时时刻刻都在盯着扬州,盯着他林三洪。连书寓、绣坊的烟花女子入股缫丝作坊这种机密的事情都能查出来,何况其他?

堂堂的知府大人,居然和花街柳巷的风尘女子搅和在一起,要不是朱棣亲口说出,徐皇后都不敢相信,良久之后才说道:“就算是正正当当的办作坊朝廷的律法管不到他,可这个林三洪总不应该这么无视自己的官体和官声,确实有点不像话了。”

“前番林三洪曾有豪言,说只要朕等到他任满,就可以以扬州一地之力支撑起一次北伐。”朱棣象个年轻人一样嘿嘿笑着:“朕是等不到他任满了,不论林三洪如何有钱,朕一定要动一动他这个天下第一守财奴,就算他是个铁公鸡,朕也要拔几根翎子下来……”

这些日子以来,朱棣都在为御驾亲征做着准备,各方面的事物已是忙的不可开交,到皇后宫中的次数也少了很多。每一次过来也坐不了多久,就会急匆匆的离去。这一次好像兴趣颇高的样子,不仅说了很多,还命人摆开笔墨:“朕若是强取扬州,林三洪即便不敢说什么,肯定也会心中不服。照着林三洪治理扬州的路子都下去,他任满之时,就会给朕留下一个偌大的金库。朕也不能坏了大明朝的将来,不做杀鸡取卵之事……”

说着,朱棣很有兴致的挥毫泼墨,在宣纸上写下“宇内形胜”四个大字,然后用了自己的小玺。

徐皇后不知朱棣写下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正要发问,朱棣就已经高声唤人了:“刘成……”

一直在殿外恭候的老侍卫刘成应声而出:“万岁有何吩咐?”

“你把这个字幅送到扬州,亲手交给林三洪……”

“是!”

“用朕的亲书换两百万两银子出来!”

“两百万!万岁是说两百万?”

两百万这个数字太大了,大到了任何一个地方衙门都不可能拿出来的地步。整个淮扬一年的赋税也于这个数字相去甚远,何况一个小小的扬州府治衙门?

不管扬州府富裕到了什么程度,只要大运河里流淌着的还是水而不是金银,就是把林三洪本人都卖了也不值这个数字。

不光是徐皇后,就是刘成也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朱棣却是笑了,对刘成说道:“朕说两百万就是两百万,你就对林三洪这么说。当然他若是实在拿不出来,朕也不会逼死他,至于能拿到多少现在银就看你的本事了,不过这两百万一定要悬在扬州府头上。朕的意思说的够明白了吧?”

“是!”

朱棣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出来了两百万的数字,刘成也知道扬州府肯定拿不出来,两百万银子啊,把扬州府治下的所有衙门都拆了,把林三洪家里的锅都砸掉去卖废铁,也不值这个数字。

当御前侍卫刘成带着朱棣的亲笔手书来到扬州的时候,林三洪还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

皇帝的亲笔手书,“宇内形胜”这四个字,已是极高的褒奖,对于现阶段已经到了最后冲刺的宣传活动而言,无疑就是在烈火中又添了一勺热油。

什么叫做宇内形胜?那就是天下第一繁华之地的意思!

虽然不是朝廷以官样文书的形式承认了扬州的繁华程度,可皇帝本人都亲笔留书了,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奠定了扬州繁华的声明。

自大明开国以来,从来就没有皇帝本人对任何一个州府留书褒奖的记录,这也是算开了大明朝的先河。

一边招待刘成等天使,一边赶紧把这个消息放出去,不仅仅是放出去,还要大张旗鼓的宣扬。皇帝亲自褒奖和留书,足以让扬州名动天下。

林三洪已经在第一时间下了命令,以政令的形式让人把皇帝手书临摹下来,制成无数的碑刻广布四方。只要是在扬州地界之内,必须能看到皇帝的手书,扬州各个城门及显眼之处,也一定要挂上。在这个时代,铺天盖地的恶俗宣传是很有效果的。

虽然刘成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侍卫,领着千户的衔,抡起品级和林三洪差老大一段距离。可这个刘成的背景极深,绝对不仅仅是天子近臣那么简单。

就连汉王朱高煦都要和他以子侄论礼,可见其影响之大。

林三洪自然不敢怠慢了,特意安排了隆重的场面和酒宴款待。

刘成表现的相当低调,于酒宴之间一口一个府台大人的叫着,每每见到扬州地方官吏敬酒,总是习惯性的站起身子回敬。

林三洪太清楚这个刘成的潜在价值了,知道这不是拿大的时候:“刘老前辈乃是我大明开国的元勋,当今万岁为藩之时即为千户,统领北平护卫。若是论起来,如今天底下的统兵将帅有一半是您的晚辈。我等后进晚生能与刘老前辈同席面,已是莫大的荣光。强要论什么品级,说什么大人,我等还不羞的找个地缝钻下去?”

当年朱高煦就已经说过了,这个刘成要是想做官的,执掌兵权那是肯定的,比他资历还要浅一点的张玉都封侯了,他若是有身在仕途的想法,最低限度也是个侯爷的爵位。

能够在皇帝身边不解兵甲,可带刀直入皇帝寝宫,这本身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还有一点不大引人注意的事情,刘成统领内卫,看起来是直接负责朱棣及其后宫的安全保障工作,和地方官场无关。其实内里的脉络林三洪早就想的清清楚楚了:

所谓的内卫,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锦衣卫。现在的锦衣卫虽然还没有做大到后世的那种程度,可早已经渗透的军队和地方官场,即便没有象明朝后期那样集司法权和执法权于一身,最起码的监督权还是有的。而且是在暗处监督,直达天子耳目之中,已经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锦衣卫的基本职能。

对于这种人,一定要拉拢好了,最起码是不能得罪的。

官场上最要不得的就是意气用事,不能因为自己要做清官就可以无视形势,吃这种亏的例子已经不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