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海底两万里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不过,船长并没有流露出来,而是在注视着眼前那片被他时刻不停地研究着的,且研究得如此全面细致的海洋环境场所。然后,他又说道:“海洋里含有数不清的盐,教授先生,要是您把溶解在海中的盐提取出来,您就可以造一个450万立方里的盐堆,在地球上摊开,可以铺10米高的一层。可是,请不要以为这些盐的存在,只不过是大自然的随意所致。不是的,盐使海水不易蒸发,不让海风把分量过多的水汽带走,水汽一旦消散,热带地区就会被淹没。这种作用真是太巨大了,这可是使全球布局得以协调的作用咧!”

尼摩船长说话中断了,他甚至还站起身来,在平台上走了几步又回身向我走来,他接着又说道:“至于那些纤毛虫,这种一小水滴中就有百万单位计算的巨大数目的微生物,一毫克的水中便有80万个。它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它们吸收海洋中的盐,消化水中的固体物质。它们是石灰质陆地的缔造者,珊瑚以及水螅便是它们制造出来的呀!而水滴呢,一旦其中的矿物质被吸收去,就将变轻起来,同时又将浮上水面,而在那吸收了由于蒸发作用所抛弃的盐质,又变重了,又再沉将下去,给那些微生物带来新的可供吸收的物质。这样一来,便是产生上下循环往复的水流,造就出永不停息的运动,永不终止的生命啦!这生命力,较之陆地上更加强盛,同时在海洋的各个部分更是丰富地,更加无止境地发展。有人说过,海洋是人类的墓地,然而对无数的动物而言,却是生活场所——而对我也一样!”

当尼摩船长说这般话语的时候,他的容颜发生了变化,而且令我内心产生出一种非凡的激情。

“因此,”他进一步说道,“大海大洋之中,那才是真正的生存之所!故此,我打算建设水中城市,海底住宅群,就像‘鹦鹉螺号’船只那样,每天早上浮上水面来呼吸,要是可能,那将会是自由的都市,独立之城邦!谁知道某暴君是否……还达不到这般程度吧。”

尼摩船长以一令人可怕的强力手势结束了他的这句话。随后,他像是要把一种不详的念头驱逐出去似的直接向我请教:“阿龙纳斯先生,您知道海洋有多深吗?”

“船长,无论如何,我是知道一些我们所得到的主要探测数据。”

“你可以给我们列举一下,以让我必要时加以检查吗?”

“下面是我记忆中的一些数据,”我回答说,“如果我没有记错,北大西洋的平均深度是8200米,地中海是2500米。最引人注目的探测是在南大西洋,南纬35度的地方进行的,结果有12000米、14091米和15149米不等,总之,如果把海底铺平,其平均深度预计是7公里左右。”

“好,教授先生,”尼摩船长答道,“我希望,我将向您展示一个更为确切的数据。至于我们眼前所在的这片太平洋海域的平均深度,我可以告诉您,它只有4000米。”

话一说完,尼摩船长便朝隔板走去,同时自铁梯处消失了。我跟着他下去了,我回到了客厅。船上的螺旋推进器迅即发动起来了,而此时,测速器的指数是每小时20海里。

好几天,好几周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尼摩船长极少来访。我也很难见上他一面。他的副手依时将船经过的地方标记在航海图上,因而我可以准确地指出“鹦鹉螺号”船只的航行路线。

很长一段时间,康塞尔和尼德·兰都同我一起度过。康塞尔向他的朋友讲述了我们漫游海底时所见到的奇观,那位加拿大人后悔没有跟随我们一同去。但我希望还能有机会再会游历海洋森林。

几乎是每一天,客厅的隔板总要打开几个小时,这样,我们的眼睛便是百看不厌,将海底世界的秘密尽收眼底。

总的说来,“鹦鹉螺号”船只是朝东南方向行驶,其吃水深度始终保持在100米至150米之间,然而有一天,我不知道究竟为何它使用纵斜机板斜向下潜,达到2000米的深度,温度计指着摄氏度,在这个深度,不管是什么地带,温度几乎都是一样。

11月26日,凌晨3时,“鹦鹉螺号”船只在西经172度越过了北回归线。27日,它与桑威奇群岛遥遥相望,著名航海家库克1779年2月14日就是在这个地方遇难的。从出发以来到现在,我们已经走了4860里,这天早上,我登上了平台,望见了于下风2里处的夏威夷岛,它是形成这个群岛七个岛屿当中最大的那一个岛屿。我清楚地看到了它那已被耕作地带的边缘,与海岸线平行的各列山脉和岛上的火山群,摩那罗亚火山雄踞其上,海拔高度为5000米。在这一带海域的海洋动物中间,渔网还打捞起孔雀扇形珊瑚,这是外表美观的扁平状水螅型珊瑚,是太平洋这一部分海域的特产。

“鹦鹉螺号”船只的行驶方向仍旧保持在东南方。12月1日,它在西经142度越过了赤道线;同月4日,船只快速行驶,没有出现任何事故,我们望见了马贵斯群岛。在3海里之外,南纬8度57分,西经139度32分的地方,我看到了奴加衣瓦岛的马丁岬头,它是这个法属群岛中最重要的岬头。我仅仅看见天边丛林密布的山峦,盖因尼摩船长不喜欢接近陆地。在那里,渔网捕获到一些漂亮的鱼,其中有天蓝色鳍,尾巴金黄色,肉味鲜美无比的哥利芬鱼,几乎没有鱼鳞,但味道可口的赤裸鱼,带骨鳃的骨框鱼,味道如同舵鲣的黑黄色的塔查鱼,所有这些鱼都值得放进船上的配膳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