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堵在大南门“迎泽门”前,一个堵在新南门“承恩门”前。两个营寨相隔也就一百五十步左右。
如果来的是普通的流寇,赵参将还是敢出城打一打的,杀杀来敌的锐气。
可是这些所谓的贼寇,虽然不多也就四百多骑兵,其中百十匹,人马都披着甲,这可是具装甲骑。
就这装备,都已经耀花了他的眼了。
这年头玩的起重骑的可都不是一般人,在山西马匹倒是不贵。
毕竟是号称“治世边陲重镇,乱世霸府别都”的太原城。
搞点马匹真的不难,难就难在能凑得齐正规的马甲,驼得动马甲和甲胄骑士的战马。
这些具装甲骑一亮相,赵参将心头就凉凉。
别说出击了,就自己那个三百精锐家丁上去,估计一个都回不来。
在看后面哪一队队全身甲胄的兵卒,哪看起来像是铁盾的玩意。
要不是大旗打着萧字营的旗号,谁敢说这是贼寇?明明比官军还官军。
人也比他多,装备也比他强,出击?去他大爷的,生怕死的慢是吧?
好在这些贼寇不知兵,就堵个南门而已,不攻城,跑来修个毛的营寨。
事有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赵参将暗暗思量,还是稳妥点,只要守住太原城就是功劳。
安顿好城头守军严加戒备后,他立即回巡抚衙门。
向山西文官之首,正在太原城里的山西巡抚宋统殷,汇报情况。
大明的军事情报如同筛子一样四面透风,“义军”也高超不到哪里去。
现在是崇祯四年,不是崇祯十四年,己巳之变也被皇帝和朝堂大佬的春秋笔法,描述成调虎离山之计。
还真有很多人相信,毕竟建奴的老家被抄了,奴酋黄台吉在归化城苟延残喘,都给圣上认罪投降了。
年成虽然不好,辽饷不是停了嘛。
现在就剩这些流寇捣乱,逼的皇帝又征了“剿饷”。
大明的招安和官职,对“义军”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杀人放火金腰带,摇身一变就吃上皇粮。
所以贼寇的各个营头,官府都有详细资料。
宋巡抚听了赵参将的汇报,听说贼子尚未攻城,太原守备森严,也是松了口气。
就觉得这个萧字营没有什么印象,翻看手头上的文书,这次紫金梁王自用召集的36营里没有。
安排人查阅旧档,还真查到了,也是陕西过来的小头目,手下只有千人不到。
人称萧一刀,帐下两兄弟都很能打,二头目姓嵇,三头目姓张。
也没什么出奇之处,和其他营头交往的也不多,从河曲过河之后,就了无踪迹,这次三十六营大会也没参加。
怎么就骤然变成如此巨寇,居然聚众五六万人,这一贼抵上全部贼寇的实力了。
可了不得!
宋巡抚赶紧把前因后果,后萧字营犯太原的情况上疏皇帝,安排了六百里加急。
同时下令,整个太原禁严,立即征调民壮上城协防,再抽调周边的周边各卫所兵卒,前来太原守卫。
火速向周边驻军紧急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