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衣!”
两人都忍不住发出赞叹,这才是军队该有的样子。
之前的战斗,都是遭遇战或阵地战,他们很少看到如此整齐的列队而行,现场摆阵。
这下真的被镇住了,尤其是毛利家的祖训“百万一心!”连旗帜家纹都是一个汉字“一”下面加三个圆形。
今天才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万众一心。
他们对今天的一战,原有的信心彻底无存,只有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亡命徒心态了。
两人在各自的麾下大名、藩主面前,慷慨激昂的下达决死一战的命令。
背后都悄悄的把嫡系,以组建挺身队,敢死队名义,从危险地段抽调出来,携带军粮,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大战由孙二海,亲自指挥的两个炮兵团两百门火炮齐射,正式开战。
这种仿制于美国南北战争中m1857型12磅野战炮,是当时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名字命名。
机动性强、火力凶猛、制造和使用极为简单的前膛野战火炮,炮弹为重达(即12磅)的重型铁制炮弹。
折合明代重量,大概在12斤,所以被称为12斤野战长炮。
对应的就是短管的12斤山地炮,那个更轻,四匹骡子就能运走,是作为步兵团级的配属炮兵营存在,正常是当成野战时弥补燧发枪火力投射不足的补充。
m1857型12磅野战炮,炮管长66英寸(米倍口径)。
口径117mm,炮身重1227磅(公斤)左右车轮直径57英寸(米)。
全重(炮身、炮架加上车轮)重2445磅(1109公斤)。
全炮组合(全炮加上前拖车上和附带弹药箱)共重3865磅(约合1750公斤)。
这种重量只能作为师旅级的,军团主力野战火炮,而不能作为团级随军火炮。
在磅(公斤)标准发射装药的推动下,拿破仑炮能将标准的十二磅炮用实心炮弹以5°的射角,精确地投射到一千六百码(约1480米)的距离。
而射角为10°时则可达到两千码(约1910米)
通过垫高炮身,调整到20°时可对三千码(约2750米)外的目标展开炮击。
这是什么概念?
已经接近普通人的目视距离的极限了。
可以说这是前装滑膛时代,陆军的最佳野战火炮。
加上训练有素的炮组,这两百门炮,整整领先这个时代两百五十年以上。
一开始这些炮被拖到前沿的时候,倭寇们并没有太当回事,相隔五六百步。
这样的的距离,除非是传说中的红夷大炮,这种看起来不怎么大的炮,威力肯定有限,估计也就能听个响。
普通的在一线的倭寇,并没有完整的看到对面的军势,只是看起来军服漂亮些而已,走的整齐一些。
这一次可是西南两地的武士集合在一起,
我的天呐!有二十万人呐!
(两藩号称20万,嗯嗯,常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