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男主夜里想到女主紫薇的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小说家为什么不如流(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1、为什么医家,小说家等职业也算在诸子百家的范畴里

诸子百家copy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统称

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是其中一些影响较大的学派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九流十家中,只有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很小,但小说家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的侧面,是其它九流学派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有九流十家之说

医家是泛指所有从医的人,并不能算是一个学派,但因医家存在的重要意义后世多把医家也归入诸子百家中,但广泛被认同的九流十家中并没有医家

2、网络小说作家的现状是怎样的?

全国网络注册作者并还在发小说的人中,只有万分之一不到的人其收入可以做全职,另外每一个签约作者都等于击败了9999%的同期竞争者。

3、为什么金庸、梁羽生、古龙之后再无武侠小说作家了呢?

小说这种体裁的作品,可以说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离不开的一种文学作品了,就连我父母学会使用智能机以后,现在都会在网上去看小说了。而小说这种题材的作品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呢?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的说法。不过小说虽然是兴盛于明朝时期,但是他们起源则是要比明朝要早得多。

小说作家,最早应该是起源于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当中的小说家,这也是当时九流十家当中的一家,虽然是属于不入流的。在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当中有这么一句记载【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小说家这些人,原来是出自于周朝时期所设置的一个官职,叫作稗官,他们的工作就是记录一些在民间流传的街谈巷语传报给官方上级。不过这个工作实质意义太过小道,不被人所重视,在后面的王朝当中,这个职位就逐渐消亡了。

但是民间的学者自己会去撰写一些奇闻轶事成为了一种传统,而这些题材也就成为了一种体裁,在晋唐时期逐渐成形,而在明清时期开始兴盛。虽然说明清时期兴盛起来的小说和春秋诸子百家的小说家并没有继承关系,但是也可以说是从他们起源,逐渐的变化衍生出来的体裁。不过小说一直以来都不被人所重视,为文人所不屑,认为太过粗俗浅显,所以一直难以兴盛。到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兴起,小说才有了崛起的契机。

虽然在明清时期小说得到了文人的认同,但是并非说所有的小说都能得到文学界的认同一样,就好比打油诗不被人认为是文学作品一样。武侠小说在以前,也是不被文学界认可的,认为那种也是没有文学素养的作品。武侠是华人界特有的一种文化元素,和诸子百家当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有着扯不清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当中的描写可以算是武侠的雏形,而明代的《水浒传》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萌芽,清代中期的《三侠五义》则可以算做的第一篇古代长篇武侠小说。

到了民国时期,武侠小说又有了新的发展,如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这些被我们现在称作是旧派武侠,将它们分成神怪武侠、社会武侠、技击武侠、武侠四种类型,不过还是属于古典武侠的范畴之内。后来因为特殊时期,武侠小说在大陆销声匿迹了,但是却在港台地区开始兴盛起来,新派武侠出现了,梁羽生、古龙、金庸,三位新派武侠的宗师,奠定了新武侠流派的基础,也将武侠带入了文学的殿堂,将其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特别是金庸,对于武侠小说的影响可以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梁羽生将观引入武侠,古龙将推理学引入武侠,更金庸将武侠升华和超越,赋予其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在金庸之前,所谓的侠,更多说的是任侠,指的是快意恩仇,自在逍遥,以武犯禁,就像《水浒传》当中的武松一般。这种体裁的作品适合市井阶层茶余饭后消遣,但是其社会价值不高,难登大雅之堂。而金庸则不同,他将历史与武侠将结合,将民族精神融入小说之中,《飞狐外传》当中赵半山说道:【一个人所以学武,若不能卫国御侮,精忠报国,也当行侠仗义、济危扶困。如果以武济恶,那还不如作个寻常农夫,种田过活了。】这是金庸对于武侠小说隐隐的一种摸索和提升,个人情怀与家国相联系。《神雕侠侣》当中郭靖更是直接说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使得武侠小说的戏剧性、思想性和社会价值大大的提升。

而在港台新武侠之后,武侠小说也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大陆新武侠随之兴起。新生代的武侠作家凤歌、沧月、方白羽、步非烟、时未寒也依旧有着不小的影响力。而网络小说当中也兴起了不少的优秀作品例如《死人经》《雪中悍刀行》《大唐行镖》等等也有不少网友为之沉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