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27章 农桑(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在县丞冯风的带领下,他前往了蓝田县最大的一处养蚕织布作坊。

远远看去。

只见一个矗立着烟囱的地方映入眼前,烟囱里面还冒着青烟。

「这里是蓝田县唯一一处家蚕养育之地。」冯风边走边介绍道:「就这一处蚕室,还是六年前少府在蓝田建立的三座蚕室唯一一个还在经营中的蚕室。」

「秦人不善养蚕,这是不可辩驳之事,即便是粮食富足之时,百姓也多穿丝麻之衣,所以在其他国的人看来,这犹如蛮夷的衣着,便为之不耻。」

「但农桑农桑,本为一体,昔日孝公推行桑政,大力开拓桑蚕之术,更是令秦人妇女力主蚕业,但终究比不得其他地方。」

「后来得巴蜀,秦人养蚕之术这才稍有进步,但比起齐地华丽的衣裳还是略有不足。」

「陛下灭齐之后,再次着力秦地桑蚕养殖,这才对关中丝绸有了长足改善,但若说养蚕之术,还是要以济北为最。」

嬴城略有疑惑,在吕氏春秋,礼书,农桑之术等书中均有记载,而且桑蚕技术的起源,也是多由黄河流域而起,秦人不擅长养蚕这件事,他也是搞不懂为何如此。

要知道。

桑蚕之事,可是被始皇帝弄进了律法之中,也就是地桑养蚕术,人工种植桑树来养蚕。

「桑树的生存条件并没有多么苛刻,而且家蚕也是极容易存活之物,为何会有这样的情况?」嬴城不解的询问。

「额,这个!」冯风略有尴尬,微微一顿,道:「监国有所不知,这养蚕之事,看似简单,但这东西是个精细活,这家蚕可精贵了,可不是采叶饲蚕就长成了。」

「就如同这蚕室,温暖必须要适宜,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而蚕蚁在生长的时候,还需要采摘鲜嫩的桑叶,这桑叶不能有露气,稍微温暖一下。」

「而这桑叶,蚕小的时候,要喂鲁桑叶,长大后喂养荆桑叶,鲁桑,若是颠倒,小时荆桑,中与鲁桑,则有裂腹之患。」

「还有这采桑叶的时候也有讲究,蚕要进行休眠的时候还要注意很多的事情,这纵然有朝廷下令,可效果也甚微。」

「但是吧,这桑蚕之事关乎丝绸之事,断然不可废除,陛下也是极为重视,这座蚕室,就算是赔本也得经营下去。」

嬴城还没有抵达蚕室,冯风就啰啰嗦嗦的说了一大堆。

不得不说。

这冯风倒还真是一位干练之人。

能够想出蓝田五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虽然没有将桑蚕之事定为蓝田经济支柱,也是对桑蚕之事进行过仔细考量的结果。

「考工记!」

是的,这是一部专门记录百工行业的书籍。

起初,这部分内容是记录在周礼一书中,上面记录着木工,金工,皮革,染色,

刮磨,陶瓷,桑蚕,稻种等三十多个工种技术。

而在逐渐发展中,在战国时期被稷下学宫的学士从周礼中扒了出来,这才有了考工记一书。

后来天下传播,传入秦国之后,在秦墨的主持下,再一次对考工记进行了修订,加入了兵器,水利,采石等工种技术。

而在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再一次修订了考工记。

主要是对各国所成考工记不同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目前天下所流通的便是最后一版考工记。

这堪称是一部手工业技术的巅峰之作,隗宝级书籍。

而就在这部着作之中,详细的记录了桑蚕之事和蚕绸之事。

这方面的知识他身为穿越者也了解的不多,穿越前衣服就光买着穿了,真没有怎么了解衣服原材料的制造。

但是。

就考工记之中记载。

桑蚕之术被称之为养蚕缫丝之术。

而将蚕蛹变成丝绸,有练丝之术和练帛之术。

蚕蛹有丝素和丝胶组成,以麻杆水沤处理脱胶,先沤以「涚水」,草木灰汁的温水再涚水沤七日,而后白天离地一尺暴晒,夜里悬挂于井水中,再经历七日,便可以形成熟丝,以此制成的便是帛。

帛,便是丝制物的总称。

至于丝绸,还需要继续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四道工序。

可以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