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86章 前往塞北,改造大明(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他是江浙的世家子,代表的是士族利益,可他作为大明的臣子,代表的就必须要是大明的利益,代表的是哥你的意志。”

朱瀚在韦成波的带领下,来到了南城的贸易市场,不少百姓从市场进进出出,出来的人手里拿着的都是已经购买好的生活必需品。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朱瀚心里也清楚,士大夫阶层是不会被消灭的,哪怕是从底层成长起来的普通百姓,只要他们拥有了一定财富,或者说家里有人成为大明的官员,他们就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然后周而复始。

朱元璋在对刘伯温下令的同时,也对全国各地的州府官员同时下令,让他们统计清查属地的百姓聚集所在地,但凡遇到道路崎岖或者无路可走的情况,清查统计后上报,然后由朝堂和地方上的资金同时调拨,修缮大明境内道路。

朱瀚点头认同,并且非常严肃的回答道:“大哥说的是,我一定加倍努力。”

“滁州城比以前扩大一倍,可容纳百姓四十万人,英王殿下您一人能转多久呢?”

朱瀚作为朱元璋的亲弟弟,大明唯一英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非常多的关注。

……

朱瀚和朱元璋这么做,为的是模糊士大夫阶层的概念,让阶层消失。

在他看来,能够帮助朱元璋治理天下,并且能让大明长治久安的,是士大夫们,是大明的贵族,朱元璋只要给这些士大夫们足够的利益,他们就可以帮助朱元璋去管理那些百姓。

韦成波把他在滁州的一些政策告诉朱瀚,朱瀚听到后也很开心:“不错,你把滁州管理的不错……韦成波,我们离开后,你把你在滁州制定的政策,实施的办法写成折子递给陛下,让他在大明境内推广滁州的治理办法。”

去给百姓修路……这完全不符合刘伯温的认知。

他不过是个资善大夫,也只是个虚职而已,可朱元璋偏偏盯上了他。

果然,朱元璋听到朱瀚的话,点点头表示理解和支持。

现在朱元璋让刘伯温去为百姓做事,这在刘伯温看来这是逼他背叛士大夫阶层。

“这里面,一定有朱瀚的影子。”

朱瀚说给兄弟们放假,胡一八却并没有离开,而是带着三十多人一直跟在朱瀚身边。

韦成波摇摇头,反而对朱瀚道:“不止是您,您的随从也可以在城中任何地方转,如果哪里有违纪和不合理的地方,欢迎您和您的随从为滁州的发展提出意见,下官感激不尽。”

朱瀚说出了一个名字:“刘基!”

朱元璋看出了朱瀚的敷衍,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你看,咱大明现在的版图都扩大多少倍了?陆地和海上都有,如今咱的交通不便利,来回一趟甚至可能要小半年的时间,未来怎么治理?还得依靠咱们自己不是?”

滁州,对大明意义重大。

朱瀚把休息的第一站放在滁州,也在不少人的预料范围之内。

朱瀚也知道,但他并没有阻止,他们招待归招待,如何能让招待满足朱瀚,就要看他们自己的智慧了。

其实,就是为了避暑。

当然,朱瀚的随从也会把朱瀚的行踪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朱瀚的行程变得更轻松,撇除一定的麻烦,再说各地官员都有迎接朝堂官员的责任,朱瀚作为英王,地方上招待朱瀚更要隆重。

朱瀚听出来韦成波话里的意思:“哦?你是让我在滁州城中随便转?”

朱元璋听到朱瀚提起刘伯温,有些犹豫:“他合适吗?”

“哈哈哈,你这人有点意思。”

“东城是富人区,不少商人和大家族生活在东城,他们那边也有贸易市场,不过比较高端,我找到一些家庭条件不好,但干活麻利的人到那边去,比如青菜或者水果,都是洗干净了再售卖,赢得了东城人们的信任,赚到的钱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还可以改善自己家庭的条件,东城的贸易市场所有权在官府,三年轮换一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