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和往事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三十七章 我要当兵(3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袁广良一愣:“看你说的,他去当兵是我们四小队的光荣,我当然不舍得,但我绝对支持,这是他一辈子的事,这是我们四小队的光荣,我支持他去当兵。”

挖工结束了,洋马河河畔,县里召开全县总结表彰大会,商来耀、王芝花荣获县先进个人,各自的突击队获得县光荣突击队称号,人北大队获得了新砦乡、鱼邑县的嘉奖。

我爹和人和村几百名参加挖河的人回到家,到家两天后,我爹到公社问参军的事,公社武装部的人告诉我爹,新砦公社有十名青年入伍,而里面没有我爹的名字。我爹问,不是招兵的时候说的十二名吗,怎么又十名了。武装部的人说,开始的时候是十二名,后来调整了名额,新砦公社减少了两名,就减下来了我爹和双河村的一个。

多年以后,我爹才知道,那是人北大队的马某人作梗,他在大队说商来耀不能走,要留下来继续为人北村做贡献,这次洋马河挖工得先进,就是商来耀立了功。他还跑到公社,去找武装部的人,隔壁的谷亭公社正闹着他们的兵少,于是就发扬风格,让给谷亭公社两个当兵的名额,我爹就没有去成。

1959 年冬天,惠河工地上,这一次的规模更大,有十几万人挖工。泗县的邵县长来到新砦乡,来到人北村四小队工地上,他看着穿梭来往的人流,问人北村程书记:“老程,我记得四小队的突击队长是商来耀、王芝花,这两个人可是全县的劳模,怎么不见了王芝花?”

程书记一笑:“就那个王芝花,那可是咱鱼邑县有名的铁姑娘,她带的突击队是一骑绝尘,只是挖完工回去,她家找人去商来耀家提亲,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俩就是没成,王芝花一跺脚,不久就含泪出嫁了。今年接替她的,是她十五岁的妹妹王芝芝,还别说,王芝芝不比她姐姐差,还是整个工地上的先进突击队,不服不行,才十五岁啊。”

邵县长摇摇头:“这团里人真不是盖的,就才半个新砦乡的团里人,就把新砦乡、鱼邑县的名声打出去了,我听说今年你们更厉害,研发了秘密武器,那土方量是蹭蹭的,你们四小队还是霸着光荣榜啊。我就是来学习的,你快跟我说说。”

程书记领着邵县长来到袁广良跟前,打着招呼:“广良大哥,邵县长过来了,你快介绍介绍你们的经验吧,可不能跟老领导打马虎眼。”

袁广良喊着邵县长,说道:“邵县长,我们哪有什么经验啊,就是商来耀、魏玉成在挖河之前就做准备了,一是他们改进了推车,不只是耐泥泞,而且不容易倒,尤其是改进了围栏,不只是原来在家的样子了,就是适合在工地干,效率提高了一半。还有就是,他们早早在家收集了野圊皮子,这个不得了,他们提前编织了三百双鞋,保证人手六双,说是踩在地上一点都不滑,就是在电影里看到的红军穿的草鞋,就适合在打滑的草地上走,绑在布鞋外面特别好,还暖和。今年我们还多拉来了稻草,不只是窝棚铺得厚,一到天气变化,铺在地上也不耽误人走车运,不像其它生产队,一到下雨,就只能待在窝棚里打扑克了。解决了走的问题,再解决运的问题,还在其它几个地方做了改进,土方量自然就上来了。”

邵县长点点头:“你们是未雨绸缪,这是不打无把握之仗啊,好,这让我想起了在新砦乡附近打游击的时候,我们做的侦察,做的准备,那真是战无不胜啊。好,你们队的年轻人还是技高一筹啊,就这个稻草我还能搞到,就那个推车、圊皮子鞋,我到哪里搞啊,都搞不到,都来不及啊,今年的先进还是看着你们。”

袁广良笑起来:“别说你,就是新砦乡的其它大队,还都看着我们呢,结果看过以后,都败兴而归,说今年只能争第二名了,哈哈哈。”

这时,从人和村传来消息,我爷爷去世了,那是 1959 年。每每提及此事,我老爹几度哽咽,说那是最困难的时候,我爷爷就是饿死的。

我爷爷下葬后,我老爹又返回河工现场,这一年的征兵又开始了,我老爹再一次报名。

袁广良找到大队程书记,说道:“这次无论如何要让商来耀去当兵,去年验上了,大队的某人作梗才没有去成,我这次要直接去找公社书记,实在不行我找县委书记去,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就要送到部队去。我舍得他走,他为四小队做的贡献,我们四小队一百多社员都清清楚楚,谁要是再使坏,别怪我翻脸无情。”

一个月后,我爹穿上了军装。接兵的军官说,从河工工地直接上车到部队,就不让回家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