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和往事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三十五章 洪水无情(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1957 年夏末的一天下午,鲁西南的天空像被烈焰吞噬,骄阳似火,无情地烤着这片贫瘠的土地。没有一丝风,空气仿佛凝固,让人感到窒息。天空中,也没有一片云彩,只有炙热的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挂在天际,仿佛要把大地的一切生命燃烧殆尽。

田间的青苗因为缺水而垂头丧气,仿佛在叹息着自然的严酷。泥土裂开了口子,巴巴地渴望着甘霖的浇灌。干枯的树枝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黯淡的光泽,一动不动,像是在默默承受着这无尽的炎热。

远处,几个农民正弯着腰,在地里忙碌着,他们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湿透,额头上满是汗珠,但他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着他们挑的担子就知道,他们是在挑水浇地。虽然炎热,但他们没有到凉荫处歇息,他们还在忙碌着,这是他们与这片土地最真实的对话。

人和村村头的老柳树依旧顽强地挺立着,它的枝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有些萎靡,仍然还在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一丝阴凉。村子从东到西的土路上,有几只蝉在嘶嘶叫着,它们的声音尖利地回荡着,给这沉闷的午后增添了几分生气。

我姥爷站在东墙头下,看着东关坑,叹息着摇摇头,今年又是大旱,连关坑里的水都靠干了,只剩下深处的一片水汪。

我姥爷转身,忙着收拾家什,明天全家老小要到南地里挑水、浇水。

夜里十点左右,人和村的村民们都入睡了,我二舅出来,看看天空,天上已经暗了下来,还好,明天要不是晴天的话,正好没有那么热,正好全家到南地里浇水。他看看西北方向,那里正被乌云笼罩,不时有闪电划过,只是太过遥远,只是感觉到就在天地交汇间闪动。我二舅叹了口气,要是在这边打闪就好了,要是在这里下雨就好了。

夜里两点多,还是像往常一样,我二舅又起来,围着家看了一圈,站在那里想着进屋再睡一会儿,不对,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样,已经夏末,白天很热,晚上应该没有那么热了吧,怎么好像热气扑来,伴随着土腥气、污浊气。我二舅站在东墙头,借着暗淡的夜光看去,不得了,东关坑里正奔腾不息,大水顺着北关坑正奔涌而来。

发大水了,我二舅立马就反应过来,进屋就去喊我姥爷、已经回家来的我广中舅。

我二舅、广中舅跑到村东头的寨门外,提着马灯,看着关坑内奔涌的滔天黄水,我广中舅说道:“二哥,你赶快回家,我顺着大街吆喝吆喝大伙,这肯定又是黄河决堤了,这才刚到人和村,很快就要大水漫灌,和上次肯定差不多。”

我二舅向家里跑去,还喊着:“你也赶快回家,不要在外面耽搁时间。”

待到天微微亮时,全村的老少都起来了,大街上的水已经没到了脚面。圩首那里聚集了许多人,但没有人说什么。百年来,团里人经过了数次黄河决堤,经历了数次磨难,已经渐渐麻木。

老袁家,全家人都聚到一起,我广晴姨看着关坑满满的黄水,惊喜地喊道:“今天不用到南地抗旱了,南地里肯定浇透了,我还正愁着今天要出大力流大汗呢。”

我广中舅苦笑道:“现在不是抗旱了,现在该想着怎么防涝了。只要黄河决堤,没有几个月,水就耗不下去,地里的庄稼这一季算是白种了。”

我姥爷抽着烟说道:“庄稼地里是顾不上了,先说家里怎么办吧。上次发大水,人和村的房子全淹了,全让大水泡倒了,冲倒了,就商家高宅子上的房子没淹,人家的墙还是砖砌的。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把院墙加固,看看水势再说。实在不行,还要扒屋。”

全家人听到扒屋,立时没有人说话了,都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上次发大水时,大家还记忆犹新,最后,老袁家的屋子也扒了。

上午时,有村里的干部吆喝着,大水还要继续涨,大家要做好准备。

我姥爷默默收拾着家什,全家人开始搬运东西。此时,大街上的水已经到了腿肚子。

下午,我姥爷领着我二舅、广中舅、小芳舅舅开始扒屋,其他人则围坐在一个土堆上。我米妗子的怀里揽着两个表哥,我花妗子揽着两个表姐,我王妗子揽着小松姐,大表姐凤桐和凤瑶姐抱在一起。我二姥姥看一眼大着肚子的我王妗子,不觉叹了口气。

从土堆上抬眼望去,全村被大水灌满,污浊的黄水还在顺着关坑、大街汹涌奔腾着。不时,有浪头打过,有茅草屋被冲倒,引起那家人的一片惊呼。

半下午时,水势不减,院子里的水还在涨着,大门口有褚家媳妇在喊:“大婶子,乡里的粮库被大水淹了,许多人都去扛粮食了,我也去,菡妹子、晴妹子,你俩也和我作伴去吧。”

我老娘看看忙活的我姥爷、我的三个舅,抓起一个口袋就要走,被我姥姥一把抓住:“菡妮子,你可不能去,你看看大水还在涨,你又不会水,一个浪都能把你卷走。”

我广晴姨也抓起一个口袋:“大娘,你别拦着,我和我姐一起去,我俩作伴,不要白不要,老百姓不去扛,粮食还不都泡在水里了,粮库的地势又洼。”

我二姥姥也过来拉我广晴姨,我广晴姨一个转身,已经下到水里:“你们就放心吧,肯定路上不少人,我姐俩作伴,不会有事的。”

我姥姥只好喊着:“千万注意,啥都没有命要紧,看看就回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