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和往事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三章 投笔从戎(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你要去哪里?你要是去学校,还是找我二婶子要钱吧。”

华子舅急得抓耳挠腮,一跺脚,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说道:“二哥,我也不瞒你了,我现在是这个,你给我点盘缠,越多越好,拿到我就走。”

二舅看到华子舅伸出的手指,急忙过去关上厨房的门,转过身来说道:“你,你怎么是这个?这可是要杀头的啊。”

华子舅挺了挺身子,说道:“管他杀头不杀头,我现在一点都不害怕了,你赶快给我准备点盘缠,越多越好,我的同志还在等着我呢。”

二舅坐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时,我姥爷起来了,兄弟俩赶忙帮忙收拾羊肉挑子。

吃过早饭,我姥爷挑着担子赶往严集。到严集卖羊肉汤是姥爷每天必做的事情,雷打不动,今天是大集,挑子上的东西就更重了些。

下午,我二舅赶集回来,买了三只羊,便抓紧剥羊。广中舅过来,说起新砦乡公所发生的任麻子等三人被抢案,二舅心中一惊,他意识到那个领头的身上带有膻味的就是二华子,戴着学生帽子的肯定是二华子的同学,二华子带的刀子就是自己的剔骨刀,他们抢了三支枪,还不知道藏在哪里呢,他跟自己要钱是要逃走,自己真得赶紧给他钱,让他出去避避风头。

中间只隔一天,任麻子带人来到老袁家,袁广华在冰上打滚越过护寨坑,来到义和村的东头,按照萧其延说的他姨家大门的方位和特征,找到萧其延的姨家,学了几声猫叫,不一会儿,萧其延就出来了。

三人没有停留,收拾好东西,悄悄出门。

萧其延和商来庆还是听袁广华的,袁广华说不能往西走,因为西边还是鱼邑县地界。从义和村往南走,顺着苏鲁边河往西,到刘寨村,跨过苏鲁边河的桥,再往南走,进入江苏地界,然后再往西走,就能到达目的地单县、曹县,到湖西根据地和游击区去找八路军。

十几天后,夜幕低垂,漆黑的天空中星光闪烁。护寨坑里已经结了厚厚的冰,深幽的坑底一片静谧。冬天里没有多少农活,穿着粗布衣的村民们早已回到家中,炊烟袅袅升起,在昏暗之中透出些许温暖。人和村北门外,护寨坑边的一棵枯树上,树叶早已凋零,枝干干枯,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仿佛声音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更增添了农村夜晚的寂静。一只野兔在坑边嗅着,突然双耳一动,警惕地凝望着,不禁颤抖了一下,看向那边的沟里,那边似乎有人影在晃动。

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又刮了几天的风,坑里浓稠的积雪堆积在岸边,从远处望去,像是一条白线交织在黑夜之中。积雪上偶尔有浅浅的脚印,在这长时间凝滞的冬天里显得格外新鲜。大坑的岸边是几棵老柳树,积雪在树干上堆积起来,像是被银白色的羽毛包裹着,散发着冷光。

这是人和村最常见的冬日景象,寂静而朦胧的夜晚,护寨坑是这里独特的风景,它用自己的沉默,承受着冬天里雪寒的凛冽。

多年来,这片宁静之中已经很少有欢声笑语了,对于这个村庄的人们来说,战争的阴影仍然笼罩在头顶,日本鬼子和二狗子的欺压无时无刻不存在。他们期盼着春天的到来,期盼着温暖能融化冰雪,期盼着和平能像这冬夜的星辰一样,照耀在他们的家园。

趴在北门外田地深沟里的袁广华和他的一帮战友们,就是能给农民带来希望的人,袁广华的身后是武工队夏队长、商来庆、萧其延。

袁广华拉一把萧其延,低声说道:“你这次跟着回家,记住,你明天就回徐州上学,千万不要在家里逗留。”

萧其延低着头说:“二哥,你放心吧,我保证什么都不说,到家就说回来拿生活费,回到学校就说这段时间家里有急事,我大爷死了,我回家奔丧,反正我大爷已经死很多年了。”

夏队长推袁广华一把,说道:“快点去,快点回来,我们在这里等着。”

袁广华和萧其延从沟里跃出,猫着腰跑向护寨坑,来到坑边,狠狠地跺了几脚。此时的冰层已经很厚,和他们离开的时候不一样了,坑的两边岸上还有很多积雪。他们从小就在这里滑冰、洗澡,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两人连跑带滑地跑到对岸。

爬上对岸后,袁广华拉住萧其延说:“萧老二,不要忘了,我们永远是兄弟,保重。”萧其延低下头,泪水流了下来:“二哥,对不起,是我这个兄弟丢人了,我实在是受不了那个苦。不过我还是要说,我是一心打鬼子的,我是跟定C党的。你放心吧,我绝对不会做对不起乡亲们的事,绝对不甘心做亡国奴。你我永远是兄弟,你永远是我的大哥。保重。”袁广华拍了拍萧其延说:“别忘了,回到学校告诉吕老师,就说我和商来庆很好,让他放心,其他的什么都不要说。”萧其延说:“我知道了,只要你回人和村,就一定要来找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