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302章 棉花之战(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一日,陈光良广邀纺织界大鳄、银行界大鳄,来到新丰纺织二厂参观,包括纺织界的荣宗敬、银行界的陈光甫。

邀请的名义是——欢迎大家参观新丰纺织走出困境,工厂开始运转。

毕竟这个关键点,能开工的纺织厂不足三成;而新丰纺织原身又是博益纺织,其已经停工并处于随时被日本人吞并的程度。

当然,值得喜庆一下!

但实际上,陈光良带领大家参观一番工厂后,便在一间会议室秘密商议。会议室里,足足有二十来人,无一不是纺织界或银行界的大亨。

会议一开始,陈光良就直接说道:“根据我们的调查,今年棉花将大幅减产,具体的结果可能要让人大吃一惊。”

此言一出,纺织界的人顿时在心中叫苦连跌。

去年,华夏总计产出约1100万担的棉花(一担100斤),但仅日本人就通过各种手段,拿走四成。

所以,去年因为棉花不足的事情,纺织业的困境就已经摆在了明面上,相当的危机。

荣宗敬沉默不语,他现在自身难保,南鲸政府有意吞并他的‘申新系’,他现在找不出资金外援。

而沪市商业储蓄银行,则是申新系最大的债主,后世宋仔文在年底想吞并‘申新系’,便被陈光甫给一票否决了。

作为华夏仅能和美国‘美联储’摩根谈判的两人之一(另外一人是宋仔文),陈光甫在业界也享有‘华夏摩根’之称呼。

陈光甫便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他是少数几人知道,陈光良当初为三家官方银行进口大量的白银储备,就这份前瞻性,故一直被南鲸政府器重,聘为高级经济顾问。

陈光良便说道:“我自投资新丰纺织以来,就在钻研这一波华夏纺织之厄的原因,第一当然是机器设备不够西方和东洋现金;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日本人收购了华夏四成以上的棉花,再加上最近几年棉花产量下跌。所以我的想法是,由纺织界和银行界成立一个‘收购棉花’的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向长江流域的农户和收购商,达成一个‘预收购’的方案。现在离长江流域的棉花收获,还有两个月出头的时间,由我们这个收购团队,先行垫付资金给农户和收购商,就以去年的价格为标准,必要时甚至可以浮动最大限度的5%。这样一来,棉农可以提前获得资金,想必也是心花怒放。等日本人反应过来,长江流域的棉花基本一网打尽,黄河流域又太遥远,甚至必要时,可以联络华北。”

众人闻言后,心情很激动,这是江浙财团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一次秘密行动。一旦成功,日本的国内、日本在沪市的纺织厂,都会显然‘麻烦’之中。

“资金是最大的问题”荣宗敬也想参与之中,脸上露出希望的表情,当然试想有银行承诺给他贷款。

但各家银行都不敢再借‘申新系’,哪怕陈光甫也选择沉默。

荣宗敬大失所望,他现在可凑不出资金。

陈光良则说道:“资金困难的纺织厂,可以和银行签署‘专项资金’协议,收购棉花的贷款资金为短期直径,产出销售后就则马上偿还;同时,有银行监管这批棉花的用途和渠道,不能流入其它渠道。棉花绝对是保值的,至少今年至明年夏,行情不会下跌。”

这下,银行家门纷纷放心了,只要棉花在手,受到他们的监控,这资金就能顺利拿回来。

很快大家便纷纷举手表示参加这次的‘收购棉花团队’,目前长江流域中,南通那边是产量比较大的,早已经被新丰纺织的‘新董事’兼‘技术专家’李升佰提前下好子。

为了这次收购棉花的心动,新丰纺织初了前面获得平安银行的150万贷款(用于香港工厂)外,又获得400万的专款资金。大概,可以动用500万大洋。

去年的棉花一旦约为40大洋出头,相当于10多万担的棉花。

新丰纺织的二厂门口,有这日本派出了的一伙间谍,他们今天亲眼看到一伙华资纺织大亨和银行界大亨走进去。

在得知这个汇报后,日本在沪的纺织团体,立即做出安排监视,他们很是担心陈光良要搞什么大动静来。

监视的人,自然有小日本的人,也有狗汉奸。

一名汉奸在厂门口朝里面望去,一看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混混,但立即被门卫阻挡。

“你看什么,去去,这里是生产重地,外人不得入内和偷窥!”

汉奸见着门卫一脸彪悍,便知道陈光良的人绝不会好惹,便嬉皮笑脸的说道:“我就是好奇,今天那么多大老板来这里,是不是你们厂有什么庆祝活动。”

门卫是周兴高假扮的,他冷哼一声,似乎是油米不进的口严。

这时候,一名日本人趁机塞上一袋大洋,给周兴高。

汉奸连忙说道:“我们就好奇好奇,没别的意思!”

周兴高态度急转直下,还左顾右看了一下,那些门卫手下连忙假装没看见,意思是——老大你收下吧!

这上门的钱,还能不要么!

周兴高掂量了一下重量,怕是有个十几个大洋,便压低声音的说道:“新丰纺织开工以来,我们老板心情非常好,今天是邀请这些大老板前来参观,等会还在厂里准备了午餐,听说拿了不少洋酒,准备庆祝。说不定此时,他们已经喝起来了!啧啧,我们老板这次可是投资了几百万大洋,能不好好出个风头么!”

日本人见状,便对视一眼,然后留下一名日本人和两名汉奸继续监视,他则先一步回去汇报。

日本在沪只有9家纺织企业,但每一家企业都非常巨大,加起来有将近四万的纺织工人。而这其中最大的,便是裕丰纺织厂,其是日本大阪东洋株式会社的产业;其后规模第二的是同兴纺织株式会社.

在一间日式酒馆里,裕丰纺织的山田秀一、同兴纺织的原田忠雄等人,也在一边吃饭、一边商议纺织业的事情,一共是七家纺织业的总经理,两名未到的则不在沪市。

不一会,一名盯梢的日本人走进来,汇报了情况。

山田秀一马上笑着说道:“原来是个好大喜功之辈,我还以为这些华资纺织企业家聚在一起,打算共渡难关呢!”

根据手下人的汇报,今日华资的纺织家们、银行家们聚在新丰纺织厂,参观工厂加大摆宴席,这不就是陈光良好大喜功——认为工厂开工,是件普天同庆的事情。

原田忠雄随后也说道:“如今,沪市的华资企业,倒下的越来越多,停工的也越来越大,华夏的经济已经糜烂,正是我们大日本希望看到的。今天既然大家坐在了一起,当然还要为大日本帝国做点什么!”

山田秀一不想错过这个出风头的计划,马上说道:“当然,我们能做的很多,比如长江流域还有两个月就要进入棉花收获期了,我们可以联合在一起,大量收购,让他们没有棉花可用。”

长期以来,棉花是华夏非常重要的经济,而日本也很依赖华夏的棉花;日本人在华使用了华夏4成的棉花,将这些棉花纺织成‘棉纱’后,一部份运往日本,一部分则倾销华夏。

由于日本人的纺纱技术,之前一直高于华夏,故成本也低了,再加上政府的补贴,就形成了倾销的资本。

‘棉贵、纱便宜’的情况,大大的制约着华夏纺织业的发展。

当然在三十年代,华夏纺织技术也是逐步提升起来,只是各大企业没有国家的补贴而已。

原田忠雄随后说道:“华夏的棉花产量本来不算高,我们几家再联手收购棉花,甚至是提高一点的价格,那么这些华夏企业就更难做了!”

“我同意这个观点,而且我知道,今年华夏的棉花产量,应该不会高,可能还会跌。所以,我们更应该大量收购棉花,提高棉花的价格,利用我们的技术,再低价倾销纱。”

“对,为了大日本帝国!”

很快,这些人就达成一致,无非就是等棉花收获前,他们联合在一起,去长江流域大规模收购棉花,和华夏企业抢原材料,哪怕价格高一点也无所谓。

堆高棉花价格,虽然是华夏农村收益,但华夏纺织业就会纷纷倒闭更多,等日本纺织业占据上方的时候,棉花价格就该他们说了算。

双方都在行动,只不过陈光良那边是秘密的提前行动,小日本这边还在等待行动。

“啪啪”

山田秀一拍拍手,随后一群和服女人走进来,她们是日本的从艺者,在沪市的规模也不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