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旬,随着二三关跌入60元左右,平安银行开始吸纳相应的债权,总计是500万,比预期多50万。
而此次平安银行的获利,更是高达160多万,再加上蒋梅英的获利50万,总计获利210万多。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投机更赚钱的事情?
陈光良忍不住思考。
当然,他不会放弃对实业的投资,他的理想中也要实业报国,虽然他更喜欢投机。
虽然‘二三关’的事情基本结束,但七星公司给沪市造成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不知道多少人背地里骂他们喝人血。
沈宝昌并非这次金融风波中死于非命的惟一一人,同样的不幸者还有二十三人,其中九人是原有病患,受刺激而导致病情猝然发作而死;十四人是以跳黄浦江、卧轨、坠楼(塔)、服毒的方式自杀的。另有一些人原本健康状况良好,受此刺激,因而得病,这其中就包括财政部公债司司长蒋履福,他自此患上了心脏病,后来夺其性命的也是这个病。
一片狼藉,关键时候南鲸政府丝毫没有责怪七星公司,反倒是觉得这是商业的正常范畴。殊不知,财政部发言人和孔祥熙,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平安银行。
陈光良心情不错的翻阅着财务报表,这次平安银行获利160万,而他占平安银行的股份高达92.5%,他岳父占2.5%,其余5%则是一些零散的股东,包括方椒伯等人。
平安银行的资本额,已经突破600万大洋,比一些老牌银行还高。
事实上,一家正常的商业银行,一年仅靠贷款的利息,扣除存款利息及银行运转,可能一年的利润只有10万大洋左右,例如通商银行存款近4000万,但盈利就9万大洋。
正因为如此,像四明银行则通过投资地产,修建了上千幢新式里弄,总投资高达1500万,这些钱基本都是储户的存款,四明银行资本额估计也就三百万的样子;不过,如今住房供大于求,租金大跌,四明银行注定要被南鲸政府趁虚而入。
以上两家银行,再加上国货银行、实业银行,都将被南鲸政府趁虚而入,从而诞生‘小四行(即官方银行,四大行之下的小四行)’
平安银行的600万资本额中,香港和沪市各一幢总部大楼,价值两百万,每年还能为银行收租;购入霞飞路的五十幢洋房,价值也是200万,也能为银行收租。大概剩下的160万,是刚刚赚到的,后续将投资香港的地产。
因为是银行自己的钱,所以基本要以投资海外为主。
而储户的2300万,除了在外贷款还有600万外,亦投资了新丰纺织厂(300万),相当于还有足足的1400万现金储备;如果算上自有资金,那么也是近1600万的现金储备。
在这2300万存款里面,严人美有500万的定期存款,蒋梅英也有200万的存款,陈光良仅剩下几十万存款(投资了新丰纺织业300万)。
基于此,100%不会挤提的资金,就是这800万。
至于剩下的1500万,也有差不多500万的资金,会看在陈光良的面上,应该不会挤提。
这样一来,平安银行稳得很。
为什么陈光良要计算这个事情,因为他觉得孔祥熙未必不想吞并平安银行,毕竟这家银行发展如此的好。虽然存款还不如后来的‘小四行’,但再过一两年时间,必定会超过的。
“老板,会议时间到了”
“好,我马上来”
不一会,平安银行的主要管理层齐聚一堂,也包括香港分行、武汉分行、广州分行的经理和协理;除了四行之外,平安银行还有八个办事处,基本已经形成全国的布局。
“今天让大家来,是讨论一下平安银行下一步发展的问题。日本频繁在华北制造事端,我始终认为距离日本全面侵华不远,租界固然能稳定,但我们也需要多重考虑,所以我决定选择在香港购入地皮物业,在重庆发展地产信托,当然,都是利用我们的自有资金。”
重庆那边的地皮和物业,在1937年底,至少还有五倍以上的涨幅。大量的人口涌入山城,势必会造成住房紧张。
如今,陈光良决定让平安银行、长江地产纷纷进军重庆地产,开发物业用于出租。
随后,夏高翔问道:“重庆是否需要一处总行大厦?”
早在1932年时,总司令就有讲四川收服的打算,说明南鲸政府也知道——需要一个备选的首·都。
陈光良思考一番后,说道:“不宜规模庞大,建一幢三层建筑,差不多就能作为备选的总部。”
夏高翔点点头,说道:“好的,我马上安排地产信托部去重庆、香港考察,拿出方案给您!”
陈光良补充道:“这次的行动,是和长江地产一起行动,他们也打算在香港和重庆投资。”
“是”
今年,法币就要发行,以后的真金白银,就会成为纸张。不过一开始,法币还是坚挺了一年多,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所以再过一两个月时间,陈光良决定让严人美、蒋梅英的存款,转存至香港,兑换成港币。
至于平安银行的其它存款,自然是遵守法律,为他们变成法币;毕竟,连汇丰银行、花旗银行也会交出白银储备(即华人存款),然后换成法币。
这一天,陈光良来到花旗银行,找到老熟人麦肯。
此事的陈光良,是花旗银行的重要客户,在纽约总部的花旗银行,存款高达300万美金。这一点,麦肯就算不知道详情,相信也知道陈光良转移了不少资产去美国。
另外,作为上海滩的金融和实业大亨,他的身份也足以引起花旗银行的重视。
双方见面后,陈光良便提出希望花旗银行的香港分行,借贷给他一笔200万港币的贷款(价值)。
1英镑=4美元=16港币,1英镑=4美元=7.5两白银=12大洋.
200万港币,差不多是150万大洋。
这是白银大涨的结果,事实上在4月份,美国纽约的白银已经高达80美分一两,但这只是短暂的,后续维持在60~70美分比较正常。
麦肯询问道:“陈先生借港币做什么?”
他还真有些奇怪,莫非这个年轻人又嗅到什么?
不可能,真有这么神的人!
陈光良笑着说道:“我准备购入香港的地皮和物业,但奈何国内银根紧缺,倘若我动用平安银行的存款,我担心被人算计。”
麦肯好奇的问道:“谁会算计?”
陈光良说道:“官方银行”
麦肯焕然大悟,这个年轻人考虑的真是长远,值此机会,倘若有人盯上他的平安银行,只需要散布谣言,让储户去挤提,届时官办银行就可以趁虚而入。
他有些佩服陈光良的眼光长远了,随后说道:“借给你是没有问题的,但抵押物必须折价七成,另外,你现在也是银行家,这个贷款利息.”
陈光良马上说道:“麦肯先生,是我私人借贷,而且我是你们花旗银行的VIP客户,以后我会继续和花旗银行合作的。”
麦肯自然听过美国同事讲起这件事,思索了一下,说道:“可以不按照银行的拆息,但你也知道,现在贷款利息本来就高,所以我年息12%是要的。”
这个利息已经很好了,银行之间的拆息,现在都可能要21%了。就是沪市的贷款,也至少是15%以上。
当然,香港那边其实也好不了多少,今年也会发生银行挤提。
“好,那我只借半年时间,就用香格里拉饭店的55%股权作为抵押。”
地产虽然下跌,但香格里拉饭店经营良好,价值并没有下跌多少。
“好吧,谁叫你是我们花旗银行的VIP客户呢!”
“谢谢”
搞定这件事后,陈光良才能大摇大摆的去香港、重庆投资,不然他依旧会担心孔祥熙来个背刺。
就是有着这样的担心,以至于严人美、蒋梅英的存款,目前都还不敢转移至香港。
获得花旗银行的贷款承诺后,陈光良马上召集长江地产的全体管理层,这下让大家嗅到不一样的东西。
长江地产最近几年,基本都停止开发,主要的收入也仅有:长江物业、代建的租金收益、物业收租、监理顾问等。
但依旧保持着一二十人的队伍,虽然工作清闲,陈光良也鼓励大家趁此机会学习。
如今主持长江地产的总经理是严宽,他本是陆元台的助理建筑师(也是创始老员工),副总经理是林鸿英,他则晚进来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