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
沪市便传出,陈光良个人和平安银行联手,收购博益纺织公司。
消息传出,还是在商界引起了错愕,毕竟如今纺织也如此糜烂,陈光良居然斥巨资投资纺织业,莫非准备继‘制糖’、‘航运’、‘金融’、‘地产’等产业之后,又准备成为‘纺织大王’。
陈光良没有理会外面的舆论,这一天他带着属下来到公租界的劳勃生路的博益纺织二厂考察。
“陈老板,我们代表博益二厂全体职员,欢迎您来接受工厂!”
由博益二厂的厂长卢万胜,带领人在厂门口,举行了欢迎仪式。
陈光良也没有杀风景,而是说道:“嗯最近我会常驻一厂和二厂,和大家一道总结博益纺织常年盈利不佳的原因,后续在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所以大家要打起精神来,迎接新的挑战。”
他虽然之前没有做过纺织,但这方面的朋友确是很多,所以并不会什么都不了解。
站在整个大方向的高度来看,陈光良不用考察也知道一件事——欧美的纺织机械设备先进,在中高端纺织上占领绝对优势;所以,他收购的纺织工厂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更新换代纺织设备。
当然具体的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卢万胜不敢打马虎眼,毕竟他清楚站在他面前的是谁,那可是连招商局都救过来的顶级商人。
“好的,陈先生请!”
接下来,陈光良考察了一番工厂,里面的工人显然脸上比较麻木,毕竟现在纺织工人是社会压榨最厉害的地方。
“本厂男工多少,女工多少,童工多少?”
卢万胜随即回道:“二厂总计2256人,男工325人,女工1452人,童工479人.”
他见陈光良的脸上表情凝重,连忙补充道:“最近几年纺织行业不景气,大家都多采用女工和童工,用于节省成本,和洋商竞争。倘若不是如此,我们华资纺织业竞争力不强,必然成片倒闭,那么大家都没有饭吃。”
陈光良闻言后,并没有表示太多。
他也明白一件事,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大锅·饭,基本上也不可能有外贸,自己玩自己的,大家一起挨饿,心里是平衡的;一种是发展资本,通过廉价劳动力来打开世界,外贸可以赚很多钱,老板也富得快,职工自然免不了被压榨,而且还不允许有想法,所以有很大的贫富差异。
毕竟,西方已经领先两个世纪,建立的科技、制度,以及打劫来的财富,都是优势。
接下来。
陈光良参观了原料、粗纱、细纱、摇纱、浆纱、经纱、织布、检查、磨光、烧毛、漂染、印袋、打包各部分工艺。
随后,他问道:“我看了一下,这里的纺织机械比较陈旧!”
卢万胜点点头,说道:“有大概四年多没有填置新机器了,毕竟这些年棉纺行业不景气。”
陈光良说道:“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了”
纺织行业中,除了机械设备外,还有原材料也非常重要。
三十年代以前,华夏主要使用的是‘土棉’,但这个棉花品质并不好;在二十年代后,由美国改良的‘美棉’品种优良,开始被华夏引进。
只是这‘美棉’在华夏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短期内并没有普及。
而‘美棉’这些年对华夏的重要性,已经达到——没有美棉就开不了工的程度,因为日本一直在倾销纱布,华夏纺织如果不用美棉,根本不能和日本纺纱竞争。
好在陈光良大概了解到,明年美棉在华夏就要进入丰收期,前几年南鲸政府的强制摊牌,总算要起到作用了。
考察一番后,陈光良已经心中有数起来,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准备进行改革:
一,博益纺织更名,取名‘新丰纺织’,由陈光良亲自担任总经理,再邀请各界名人当然董事,包括纺织界、金融界的名人,并由平安银行的关系网络提供协助管理。
二、他和平安银行再注入‘新丰纺织’150万大洋,用于购置最新的纺织机械和原材料采购等。
三、由维他奶工厂的‘三S管理’体系,入住新丰纺织,提高管理效率。
四、去香港筹备‘新丰三厂’,为抗战时期的产能做准备.
方方面面的改革方案,陈光良将其写下来,准备按照计划实施。
资金方面:此次收购博益纺织,总计代价是450万大洋,包括继承400万出头的债务,实际上也就给了徐静仁等股东几十万大洋而已;另外,后续还要注入150万大洋。
相当于,总代价高达600万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