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年毫不犹豫的说道:“好,多谢老板的器重。”
他当初加入平安银行前,父亲就对他说过——是陈光良保住了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这算是一份恩情;更何况,他加入平安银行后,也喜欢做这方面的金融工作。
陈光良也很高兴,在船头和张树年聊了很多。
张树年算是他第一个‘智谋团’成员,以后他会吸纳更多的属下,加入这个智谋团。
金元号要在大海里航行16~17天,才能抵达纽约,这还是这艘船仅载重十分之一左右的重量,所以速度可以跑得快。
此次美国之行,仅是在交通上,就要花费一个月出头。而陈光良预计还要在纽约、旧金山待上一两个月时间。
所以这一次,陈光良需要在外面三个月的时间,好在沪市已经有老婆、情人、儿子,香港也有一个可以做事的亲弟弟,也算有个保障在。
在大海航行时,陈光良精力比较充沛,不时去掌舵的船舱,和英籍船长聊聊天;不时又带着周兴高等保镖,巡视着船上;当然,偶尔停下来也会认真的看看书。
时间就这样飞逝,终于在10月中旬的前一天,抵达了纽约附近的海域。
接下来的程序,他们自然已经了解和熟悉,先向美国海关申报,再联络美国财政部委托的收购白银部门;在此期间,陈光良则乘坐小艇先行离开。
踏上纽约的土地时,陈光良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呸呸呸,这空气也不香甜!
当然了,陈光良还是感受到安全感,毕竟是远离二战的地方;另外一方面,虽然华人这段时间在美国被歧视,但问题不大。
陈光良上岸时,正值清晨,他带着张树年朝着曼哈顿赶去。
出租车司机并没有歧视大家,服务态度反而很不错。
“先生们,你们是哪里的人?”司机很是热情的问道。
“华夏人”
这个从不需要掩饰。
司机马上说道:“我叫约翰,你们如果是初来纽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钱包,这几年,纽约的治安并不好。”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多谢.看你的样子,以前应该不是开出租车的吧?”
约翰一听,仿佛是遇到知音,抱怨的说道:“不错,我以前是一家造船厂的主管,但你们知道的,金融大萧条让我失去了一份高薪工作,搬出了别墅。好在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个出租车岗位,总算能养活家人。”
哪怕是发达国家,一旦经济大萧条,领取救济的人也是非常庞大的,甚至可能都有饿死的。资本家可不会做‘大好人’,牛奶宁愿倒进河里,也不能免费提供,因为这样会破坏市场。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罗斯福新政让美国的经济开始复苏起来!”
约翰一听,忍不住从后视镜多看了陈光良几眼,毕竟一个华人,居然有这份见识,实属难得。
“你在华夏,一定是个大人物!”
陈光良笑道:“我只是一个商人”
约翰一听,补充道:“那也是一位大商人”
这一次,陈光良没有反驳,他的财富,算起来也是千万美金,在美国也算是大富翁级别了。
抵达曼哈顿的‘纽约国家城市银行’总部(即花旗银行),陈光良大方的给了约翰1美元的小费,这可是钢铁工人半天的日薪。
“先生,你真大方,祝你好运!”
“也谢谢你”
来到花旗银行总部大厦的门口,陈光良和张树年并不急着进去,而是参观起花旗银行总部大厦起来。
在1929年,花旗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其实力自然无需质疑。
“先生,如果您不是有熟人,踏进这个大门,他们不会理睬你们的!”
一个声音响起,让陈光良和张树年警惕了一下,毕竟刚才出租车司机约翰告诉他们,纽约并不太平。
陈光良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清洁工,但眉宇之间,似乎曾经也发达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