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84章 价值4000万的招商局(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元旦过后的第一天,陈光良来到平安银行大厦,这里基本成为他的事业大本营。虽然近一年来,陈光良去外滩9号工作的时间也较多,但毕竟那是替国家做事,他捞不到什么好处。

相反在平安银行大厦,陈光良很多指令都从这里发出,然后一笔笔财富也汇聚在这里。

“老板”

平安银行的夏高翔、叶熙明两人,连袂来到他的办公室。

陈光良放下手中的工作,马上安排道:“将剩余的公债,在这两个月进行套现,不要留!”

“好的”

前面已经套现四成,如今还剩下六成(以投资额度计算)。

经过近两年的投资(一二八事变后开始的),平安银行陆续投入500万的资金购入,如今获利高达400万大洋(含利息收入)。

而贷款500万一年的利息,也就五六十万左右而已。

所以说,投资公债这一次是非常成功的。

接着,夏高翔提议道:“老板,我们平安银行也可以涉猎保险行业,毕竟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银行。”

平安银行如今的资产值也是在400~500万大洋,存款更是突破2000万,短短两年多时间便跻身大型银行,确实够传奇的。

陈光良思考起来,随后说道:“只是这个时代的保险,战争的风险大,若是贸然投资,未必有得赚!”

夏高翔马上说道:“初始资本额可以小一点,而且我们可以和人合作,占股大部分则可;另外,保险业务也是可以分销的,一些洋行的保险业务,由我们来分销,同样可以获利。”

陈光良明白了,因为他熟知的一些华人保险公司就是这样,事实上,英国的保险公司最受欢迎,其次是美国、法国的保险公司。

例如,环球航运的船只,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给自己保险公司来做,只有找英国大型保险公司投保。

“行,晚点我们开会研究一下。另外,我打算将长江钱庄并入平安银行,新组平安证券,业务包括公债、股票、标金等的经纪业务.”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证券,这四大金融业务,也可以开始坐起来了。

“好的,晚点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具体的方案。”

简单的沟通后,陈光良决定给大家两周时间的准备,再开会讨论。

长江钱庄并入平安银行后,那么平安银行就和陈光良其它企业组成一个大型托拉斯集团,说是财团也没错。

这一日,陈光良在办公室里,接待了锦兴营业公司的孙春生。

孙春生是前几年仅次于陈光良的华资地产商,因为他跟风速度最快,陈光良发明‘租地、代建’模式,他差不多三个月后也开始;陈光良发明‘分层、分期’,孙春生也不到半年就卖出第一个楼盘。

因此,前世也就四百万身家的孙春生,这一世身家怕是得有七八百万。

而目前整个沪市的地产资产(地皮、物业等)的总价值是30亿,较几年前翻了一番左右。

孙春生开门见山的说道:“陈先生,我对长江地产旗下霞飞路的五十幢洋楼很感兴趣,价格方面我和林经理有谈过,接近谈拢的程度。另外一方面,我这次找你是希望获得平安银行的贷款!”

他了解陈光良,不太喜欢租赁物业,开发那么多洋房,手中留下的并不多。

与陈光良相反,孙春生虽然也卖出了一些洋房,但手中租赁的物业更多,很多他都是只租不卖,因为这样才能长期的获得收益。

陈光良问道:“你拿什么抵押?”

两人的交情不深,当然涉及如此大笔的贷款,抵押物自然很重要。

孙春生马上说道:“我能拿出两成出头的资金,余下的则打算贷款。平安银行若是能提供剩下八成的资金贷款,期限三年,我则以这五十幢洋房业权作为抵押。”

陈光良少做思考的说道:“至少得三成,剩下的七成可以考虑贷款给你!”

既然他知道孙春生要破产,自然首付款就要多要一成,这样孙春生破产也不亏。

其实,事前还有人表示很有兴趣,就是浙省兴业银行。

接下来,就看谁的条件好,自然就卖给谁。

其实如果浙省兴业银行的条件更好,陈光良自然更倾向这家企业,至少人家就算买高了,也不至于亏损和破产;反倒是孙春生,若是吃下这笔物业,怕是依旧避免不了破产的命运。

实际上,孙春生此时的债务情况还算不错,他毕竟‘分层分期’卖出一些楼,此时的财务情况实际不错。

这边。

孙春生见陈光良态度坚决,心知如此的物业,想要的人一定很多。说不定一些银行,人家根本不需要贷款,就能买下。

他便激进的说道:“没问题,首付三成可以。价格?”

陈光良说道:“价格就是260万,这个价格想要的人不止你一家。”

简单明了,本来是该和林鸿英谈的,但价格也确实值。

这五十幢霞飞路洋楼,除了地段优越外,还有就是每幢洋房的用料都比较好,价值自然值;就租赁率来说,一直基本都是满租状态。(陈光良替蒋梅英买了一幢物业,价值10万大洋,带不错的花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