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
从方椒伯那里传来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粤省方面同意回购江浙财团的‘第一制糖厂’股权,但条件是200万大洋分一年偿还。
粤省方面此时也算是有恃无恐,毕竟粤省白糖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且已经打开江浙沪的销售渠道,对于江浙财团不是那么的顾忌。
一年偿还200万的收购款,粤省方面自然也是想利用‘第一制糖厂’赚回来,相当于本身就是用江浙财团的资金,买下江浙财团的股份。
另外一方面,粤省也是觉得——江浙财团投资200万,已经分红300万,还能回笼成本200万,这个利润已经算得上‘暴利’。
介于此,粤省方面顺势强硬的宣布以200万大洋买下江浙财团的股权,并分期一年完成;这一下,江浙财团也只能签字画押,不然后面的本钱都难拿回。
不过话说来,粤省方面的陈济棠得到‘白糖霸业’,也是让南鲸方面羡慕不已;若是这几年南鲸方面需要陈济棠的军事支持,怕是总司令说不定主动出击;毕竟白糖产业可是一年数千万的产值,和一两千万的利润。
陈光良认为,粤省方面大概不会吞掉剩下的200万,毕竟‘江浙财团’和‘华夏白糖产业奠基人’是不好得罪的。
再说了,粤省六家工厂日榨5000吨白糖,年产20万吨白糖,没有道理不付这两百万。
陈光良个人占股中,还能分到100万。
此时他的现金流,是越来越多了。
他不像其他实业家,资金都在工厂和原料上,而且银行贷款非常庞大;一旦行情不好,那负债就足以吞没整个事业,到时候求爹爹告奶奶的寻求贷款。
陈光良对纺织、火柴、水泥、面粉的投资,一向敬而远之,知道这些产业在1934~1935年属于‘垃圾产业’,别说赚钱,就是保本都不可能,而且还是巨亏。
前世在1934~1935年,白银外流,造成华夏缺钱,工商业一片凄凉的景象,连沪市房地产都遭受巨大的打击,不得不求救南鲸政府。
基于此,陈光良认为这几年还是不要碰实业的好,反正他如今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华夏白糖产业奠基人’、‘航运巨头’的实业家。
长江钱庄。
如今,长江钱庄已经成为陈光良企业的‘托拉斯’中枢机构,他组织和招募一批精英会计、财务、审计,对陈光良旗下企业进行财务上的监管。
例如粤省的金山航运,陈光良一年未去视察,全靠长江钱庄去进行监督和参与。
今天陈光良来到长江钱庄,确是打算‘重出江湖’,他招来‘经纪’胡金顺。
“最近标金市场的情况如何?”
胡金顺心情一下波动起来,老板不会无缘无故的询问,怕是又有活做了。
当年,跟着老板炒标金,不仅老板赚得盆满钵满,他也获得很多的奖金,让他一举踏入有房一族的中产阶级。
所以,胡金顺连忙说道:“自从去年标金涨至820以后,价格一直维持在这个行情,上下波动较小,故交易也逐渐平淡下来。”
陈光良点点头,他原本不打算介入这次的‘标金’事件——主要是他认为:
第一,白银如果上涨,但那是海外市场,一开始各国的约定只是——维持白银的价格,并不是炒高白银的价格,直到美国佬大肆收购白银,各国的‘走私集团’才纷纷将白银运往美国,赚取高价。各个市场的白银价格似乎有些不一样,例如某一时期美国白银是0.6美元每盎司,而伦敦市场只有0.5元出头每盎司。
第二,白银上涨,黄金也可以上涨。恰恰华夏是银本位,若是白银上涨的同时,黄金也在上涨,那么标金的价格不会波动巨大。
但最近陈光良又仔细分析了一下,白银上涨的速度肯定很快,黄金上涨的速度必然跟不上;那么以沪市标金的820多,显然是能下跌一些的,六七百也是有可能的。
他现在又是在最高点时介入,危险性并不大,完全值得赌一把,反正手里也有闲钱。
“好,你准备一下,我们就从820左右开始抛空标金期货,额度就定在500万。保证金我会马上准备!”
小玩玩,额度500万,下跌10%,也就赚50万而已。
这点钱对陈光良不算多,但对很多实业家来说,一年赚50万已经足以笑哈哈了。
“好的,我马上安排。”
安排好炒标金事项后,陈光良敲打着桌面。
不想乱投资实业,是担心建好工厂就碰到1934~1935年的华夏经济萧条;但不代表,陈光良不希望投资一些赚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