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份的时候,陈光良从花旗银行借贷180万美金,而抵押物是他旗下的四大企业资产;随后,他又委托花旗银行替他从墨西哥或美国进口(走私)白银800万两。
这一笔大工程,终于在11月初完成。
这800万两的白银,陈光良并没有运回平安银行大厦的保险库,而是租赁了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的保险库,存了进去。
这样一来,知道此事的华人,仅陈光良本人而已。
陈光良的财富,一直对外比较保密,给人展示的也只有长江地产、香格里拉饭店、长江出租车、环球航运、平安银行、维他奶等企业。
而他隐藏的财富,包括存在平安银行的508万两白银,及上百万的存款。
当然,目前来说他在租界,风险并不是很大;真正的风险是在1937年后,在租界有日本特务的干扰,如果去重庆又得受国民政府的剥削,在香港也不是长久之计.
总之,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从1934年以后,陈光良便会正式开始布局;至于这两年,陈光良打算先做‘白银’、‘美汇’、‘公债’这一波行情。
平安银行。
夏高翔很是佩服的汇报道:“老板,正如你所料,从8月份开始,银行及投资者为求资金之运用,皆陆续购进债券,所以债券虽经整理,利息改低,还本改小,投资者所得之利益仍优厚可观。截止目前,我们投资的每种债券都有小几元的盈利,看来债券很快就会被炒起来。”
陈光良很是平静的说道:“既然我们的筹码早已经到手,自然也无需过度再关注,将重心转移到储蓄、放贷上面,才是正理。”
他早就分析过,依照编遣库券与盐税库券1932年前十月的最高价计算,其所出之利息及利益合计,平均可得月息1分半以上。加以一般投资者心理认为:政府必照整理案维持债券、银行界以债券与金融重大之关系,亦必维持债券、纵有不可思议之大变动,债券不值钱,其他投资亦未必值钱、债券买卖便利,进出俱易。
所以,债券投资,很快就会活跃起来,明年(1933)是暴涨的一年。
平安银行抄底的30元价值的债权,可能明年底价值就是50元以上,获利自然不菲。
夏高翔点点头,说道:“我们的贷款也是主要以道契、房契、原材料、商品等七折左右抵押,对申请贷款的业主也是比较审查严格,相信是比其他银行健康一些的情况。”
平安银行1200多万的存款,公债就占500万,贷款目前已经达到350万左右,整体是非常健康的。
感觉也不适合投资其它的项目,就拿‘白银’来说,银元本来就是(7成出头的白银),所以白银上涨,银元自然也会上涨。
但如果后面不走私白银换美元,事实上也意义不大,所以这个和平安银行关系不大。
反观陈光良个人手中的白银,以后自然是准备换成一部分的美国本土资产或美元。
陈光良这时候说道:“明年,我打算让平安银行在香江开设分行,先和你通过气,你们可以做一些准备。”
夏高翔补充道:“要不要再广州也开设分行?”
目前,平安银行在沪市已经拥有一家总行、四家分行,是时候向外面扩张了。
“先发展香港吧,后续再考虑其它地方。”
“好,我让人先去考察。”
有了沪市、香港两地的银行网络,陈光良以后‘转移资本’也算是有个渠道。
当然,平安银行储户的钱,陈光良肯定不会转移的,最多也就是1937年后在租界继续经营,最后又逐步转移至重庆等地。
但平安银行自身的资产,以后肯定是要转移的,先转香港,再转美国。
陈光良在招商局的第二把火是——改组理事会,增设监事会。
这把火得到宋仔文的支持,有朱家骅担任理事长(交通·部长)、杜月笙和叶琢堂(中央银行董事)担任副理事长、陈光良和张寿镛(财政部次长)、史量才、刘鸿生当然常任理事;另设监事会,监事长为卢学溥
达成这一部后,他马上燃起第三把火——取消轮船上的买办制度,杜绝客运、货运的偷漏积弊,增加业务收入。
招商局轮船上的买办制,即经理制,又叫做‘坐舱’,是招商局开办一来最大的漏洞。
经理包办船上客票收入,只按定额包缴,定额以外的收入一律饱入私囊。此外,还夹带捎包,私收运费,并向茶房征收押柜;茶房有私卖铺位,夹带私货,向客人勒索财物。
招商局内河航运机构,在江浙两省油航线十几条,码头十几处,大小轮船十几艘。这些财产都被官僚、买办所把持,形同世袭,种种弊端,不一而足。
仅仅是买办制度的损失,招商局每年就在七八十万两之巨。
当初赵铁桥在职的时候,曾计划整顿,终以‘积重难返’而无法实现。
这一次陈光良被迫任职,心却是坚如磐石,一定要将这个‘买办制’‘经理制’砍掉,换成‘船长制’。
招商局的会议里,陈光良年轻而坚毅的表情,向一众来开会的人宣扬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