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258章 贷下巨款(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此时的李国杰,正在等待陈浮木还钱。

原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932年初他成为了招商局的总经理。这下他算是高枕无忧了,赶紧利用职权收贿赂拿回扣,卖职位卖轮船,花天酒地各种享受,仅仅半年时间,他就把整个招商局弄得乌烟瘴气、负债累累。

招商局在上海的各大银行借了不少钱,债主之一就是英国人办的汇丰银行。

英国人得知李国杰没啥本事,害怕闹到最后收不回欠款,于是要求招商局两个月内还清欠款,否则就到法院起诉。

这下李国杰急了,这事儿要是闹到法院,自己肯定要承担责任的。但是,现在招商局欠了一屁股债,哪有钱还债啊!

李国杰急得团团转,整天对着一群下属发脾气,让他们赶紧想办法弄钱。

就在此时,一个亲信想到了好办法。

这个亲信姓杨,颇有些头脑,他对李国杰说:“爵爷(李国杰在名片上,还印着大清的爵位),您总管的招商局有多少码头?单是这上海滩就有大小码头十几座,哪一座不是金碗玉碟?哪一个洋鬼子不是垂涎欲滴?在下之意,何不拿出一座小码头抵押给洋人,少说也能换回个百八十万的。”

李国杰听到这个主意,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来钱的好办法。但是,他很明白,所谓“抵押”其实就是卖给了别人,政府是万万不会答应的。这种事要是闹起来,那就是私自盗卖国家码头,不是小罪啊。

但是,杨姓心腹解释说,此事对外就称“临时抵押”,不久就能收回。另外,一定要写个呈文送到交通部,到时候就算查起来,也可以把责任推给交通部。

也是巧了,正在李国杰思考此事的时候,一名美国商人登门拜访,希望“租借”几个码头货栈。李国杰一听,“租借”这个词听起来比“抵押”舒服多了,不错不错,可以借。

于是,李国杰立刻安排手下办理此事,几天之后谈判完成,招商局把上海金利源南栈、四川路北栈、浦东华栈等几座码头货栈,都抵押给了美国银行。招商局因此拿到了抵押款3000万元,李国杰个人拿到100万元的回扣。

生意做成了,但李国杰明白,必须尽快拿到上级的批文,自己才能安全。为此,他立刻找到了住在上海的交通部参议黄居素和航政司司长蔡培,每人送了几万元,让他们帮忙在交通部协调一下,赶紧把文件批下来。

黄居素带着呈文来到南京,送到了交通部。也是巧了,当时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陈铭枢忙着准备出国考察,具体事务都交给内政部长黄绍竑处理了。黄绍竑是内政部的,这次是临时帮忙,觉得插手交通部的事情不太好,就把所有事务都交给交通部次长陈孚木处理了。

陈孚木看到李国杰的呈文,当时就愣住了,什么叫“临时抵押”?明明就是盗卖国土嘛!但是,陈孚木没有声张,也没有任何批示,只是把这份呈文单独抽出来,放进了自己的公文包。

几天之后,已经被李国杰拉拢的航政司司长蔡培来了,一开口就问那份呈文的事情。陈孚木脸色一变,说道:“胡来,这是胡来,弄不好要吃官司蹲班房!”

蔡培赶紧说:“次长,要是招商局破产了,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就让他们临时抵押几座码头,过两年偷偷赎回来吧。”

说完,蔡培掏出一张5万元的支票放在桌子上,又说:“次长,只要您说一声行,我这就去办,不下批文也行!”

陈孚木就等着这句话呢,点了点头,把那张支票装进了兜里。

第二天晚上,陈孚木直接给李国杰打了个电话。两人简单聊了几句后,陈孚木就直截了当地问李国杰拿到了多少钱。李国杰一下子被问住了,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总共拿到100万,但已经分出去了一部分,现在还剩下70多万。

陈孚木一听完,就直接讲了:“情况是这样的,咱们部门最近在上海紧急买了些必要的设备,你看你能不能先垫个70万,就三天,三天后部门马上把钱还你,你觉得咋样?”

李国杰一听,整个人都懵住了,那笔好处费还没在自己手里待多久呢!但陈孚木都开口了,他哪敢不答应,那就先借吧,反正也就三天就能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陈孚木就坐车赶到了上海,从李国杰那里接过了一张70万的花旗银行支票。他也没耽误,立马就把这笔钱转存到了澳门的一家外国银行里。

那么接下来,陈浮木已经在准备安排一家老小,准备两天之内乘坐外国邮轮离开华夏了。

这边

李国杰还在等陈浮木还钱,陈浮木还在紧密安排全家老小出逃,但两伙人都不知道——杜月笙和张啸林立功心切,当天下午就到了南鲸,面见总司令。

这两人也算是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物,一起来“举报”,总司令自然很重视。

于是,杜月笙就把李国杰这些年的事情都说了出来,总司令这是第一次知道,李国杰差点把招商局弄垮了,还找王亚樵暗杀了心腹赵铁桥,盗卖码头仓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