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码头南栈。
陈光良举着伞,为严人美遮挡阳光。
环球航运的管理层悉数跟在两人的后面或身边,今天是环球航运的第七条船到沪的接收仪式。
这条船是1918年由加拿大一家船舶公司建造“华拉(Warla)”号货轮,船龄仅14年,载重3360吨,对于环球航运来说,算是吨位较小的船只,但对于其它华资航运公司来说,这已经是一条大船。
华拉号货轮原业主属于英印轮船公司,对方开价20万大洋,价格不算太高,陈光良就顺势让环球航运拿下。
这条船归队后,环球航运已经拥有七条船,总吨位在30850吨,仅次于虞洽卿的三北加鸿安(4万多吨)的华夏第二大民营航运公司。
目前,全上海有大小航运企业上百家,其中绝大多数为仅有一两条小吨位机船的小公司,一些航运公司甚至靠临时性租船维持经营。
可见,如今的陈光良可以称得上一句‘华夏船王’。
而且相比虞洽卿的努力在内河经营,陈光良手中的四条船已经打进列强的航线,并且如今站稳脚步。
仅仅是这两条航线的四条船,就足以让虞洽卿羡慕不已。
站在虞洽卿的角度来看,那四条船每一艘的价值都在四五十万大洋才对——船龄新、吨位大,是他根本舍不得买的。
“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只见海面上出现华拉号货轮,当然现在该叫Golden Theta,中文名叫做金峰号。
看起来还是不错的,虽然只有三千多吨,但目前基本拥有万吨巨轮的,全部是外资航运企业,整个远东也一共才十四家拥有万吨巨轮。
不一会,大家登上金峰号货轮,参观起来。
特别是环球航运的机械厂的修理工,第一时间上船检查,这艘船要在7~14天完成检查,然后投入到运输中。
金峰号并不打算加入固定航线,属于有业务就可以拉的船。
不一会,赵铁毅高兴的上前汇报道:“老板,船的情况不错,这次也算买到好船了!”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价格也是合理的范畴,毕竟我们也很难再有机会碰到前面六条船那样的。”
众人纷纷点头,前面六条船拉回远东时,它的价值已经是从6.5万美金每艘,变成了10万美金左右。
这就是信息差的好处!
赵铁毅此时又说道:“老板,最近抚顺煤和开滦煤正在争先倾销煤矿给上海,我们这艘船或许可以承接拉煤的活计。特别是抚顺煤,他们甚至希望我们公司承运”
陈光良果断的说道:“不拉抚顺煤,我船就是空着,也不吃这口血淋淋的饭。开滦煤那边倒是可以争取,毕竟也算合作伙伴了。”
其实,这个时候‘抵制的声音’已经小很多,再加上煤炭属于允许范畴的资源,拉抚顺煤也不一定遭到多少抵制。
因为抚顺煤足够便宜,所以一些工厂已经在暗地里购买,很多人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陈光良是何许人,自然不吃日本人这一套!
“嗯,我们也没有想着拉抚顺煤,毕竟环球航运的业务已经走上正轨。”赵铁毅马上见风使舵道。
陈光良倒是没有怪罪于他,毕竟只要管理上没有问题,这些都是小事情。
目前,环球航运七条船中:
第一、二航线的四条船,上半年业务还不错,获得利润约20万大洋,下半年只会更高;
第三、四航线的两条船,从去年10月开始拉甘蔗,为环球航运带来了45万大洋的利润,目前已经投入到固定航线当中——广州湾至香港、广州湾至西南诸省等。
算下来,环球航运在买下‘金峰号’后,账上的现金流还有差不多四十多万大洋。
与此同时,环球航运还准备买下一艘船,此轮扩张才算结束。
粤省第一制糖厂终于兑现承诺——首笔分红300万大洋,其中江南财团获得150万的分红,陈光良个人分到75万大洋的利润。
当然,这只是第一部分,方椒伯亲自去了粤省参与查账,制糖厂显示截止1932年7月,第一制糖厂获得的是409万大洋的利润。
剩下的109万利润,准备和明年一起分。
此时的粤省糖,已经登录上海滩,但还没有占领上海滩,所以下一个榨糖期是很关键的。
就目前来说,江浙财团的投资这一笔,总分红不会低于300万(投资200万),所以不可能亏损。
粤省方面最多是在1933年下半年,将其它五个厂作为主力榨糖厂,将第一制糖厂作为后备榨糖厂,这样来减少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