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沉吟着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吐蕃之所以如此,有假做谦卑,以求他国援手,以求大唐顾忌,同时有企图以此事来动摇上下人心。
毕竟又是人质,又是求和,前线总会顾忌一些,从而拖延时间,让吐蕃内部多准备一些。”
军前的将士难免回想,那是公主,吐蕃又付出了巨量的代价,皇帝会不会犹豫。
这样,军中的将士在行事的时候,也就会多一些顾忌。
“没用!”李承乾直接摇头,说道:“大军行进之前,会有伐吐蕃檄文,朕不会让他们有丝毫轻松。”
“那么更多的可能是在观察吧。”李勣抬头,面色凝重起来:“大唐攻灭吐蕃,最大的关隘是唐古拉山口,三道险关不说,重要的是那里的高原瘴几乎是整个高原可通行道路上最强的。”
除了唐古拉山口的那条通道,其他地方,几乎都是人鸟难至的死境。
可即便是在那条道路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出现的冰风暴。
突然之间就窒息的难以呼吸的空气,最是容易引发高原反应,一个不小心,便是上万人也容易死在那里。
大唐想要通过唐古拉山,进入后面的吐蕃,起码需要十万能够抗住高原反应的士卒。
这个数量,大唐是准备不出来的。
以如今的情况,最多只有五万,其他还有大量的突厥,吐谷浑,党项和回纥诸部,能不能适应高原反应还很难说。
对了,还有苏毗和羊同,一旦拿下,这两个地方也是能够抽调出足够的兵力。
但这样一来,这支队伍,就会成为一支杂牌军。
对付这样一支杂牌军,吐蕃人的机会就多了。
但首先,要彻底弄清楚这支队伍的构成。
所以,他们派人来了长安。
……
“这样倒是说的通了。”李承乾对着李勣点点头,道:“他们要刺探,就随他们去刺探,朕这里不着急。”
“是!”李勣眉头一跳,然后随即低头。
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吐蕃国使朕就不见了,你有空的话,就安排人招待他一下。”
“臣领旨!”长孙无忌认真拱手。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明年上半年,不要去打唐古拉山口,尽可能的从西突厥和苏毗方向进军,到了下半年,秋收之前,动手吧。”
“喏!”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凛然。
明年高原上的战事,只要适应节奏,那么不会太影响大唐天下的秋收。
反而是吐蕃,秋收之时正是吐蕃最忙碌的时候,一旦在那个时候开战,吐蕃人收割秋粮的速度就会减慢。
若是常年对峙,那么极有可能会在后期影响到吐蕃人的粮囤,进而在大局上获得优势。
这是阳谋。
“还有,明年的科举。”李承乾看向李勣,认真的说道:“英国公,你来做主考,同时可以放出些风声去,这一次科举进士,会优先送到军中任职,或许这一次能够多给寒门些机会。”
真正的寒门子弟,还有世家大族当中庶子,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世家大族真正的嫡子,嫡长子,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轻易科考的。
“臣领旨。”李勣认真拱手。
不管如何,他做科举主考,那么就意味着科举的内容,将会大量参杂边疆军事。
这是皇帝刻意引导的天下风向。
“明年秋收,还有军械生产,兵员调动。”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你加紧统合一下。”
“是!”长孙无忌认真拱手,他是太尉,这些也是他名义上的事务。
李承乾抬头,看向殿外,轻声说道:“今年破苏毗羊同,明年攻唐古拉山,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找到唐古拉山诸关的破绽之前,不要强行冲关,死伤过重反而会损伤士气,朕准备用两到三年时间破关,不要让军前太有压力。”
“臣明白。”长孙无忌认真拱手。
大唐和吐蕃的国力,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吐蕃减弱大唐渐强的,他们要维持住这个优势,然后在机会最好的时候,一举破关,然后只插逻些,灭国吐蕃。
李承乾站了起来,叹声说道:“灭国吐蕃,朕就可以封禅嵩山,青雀也就可以放出了。”
长孙无忌顿时抬头,目光炯炯。
……
风雪从天上飘落下来,落在宫道之上。
长孙无忌和李勣两人披着黑色的披风,头戴七梁冠,并肩向前行。
太极门就在前方,李勣稍微停下脚步,看向长孙无忌道:“太尉,此番怕是要辛劳了。”
长孙无忌缓下脚步,轻叹一声道:“真正要辛劳的不是我,而是阎家。”
李勣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李泰是阎立德的女婿,若是李泰能够被免除一切罪名,从宫中被放出来,那么阎家身上最后一丝不可说的不安,也会被彻底的清除。
为了这一点,阎立本,阎立德等人,都会拼命的。
突然,长孙无忌回头看向两仪殿的方向,轻声说道:“原来如此,陛下原来是要阎立本为后军总管坐镇兰州,这样的话,梁建方就会被从军前调回来,坐镇西昌州到通天河一线,最后攻伐吐蕃灭国之战,陛下会交给苏定方。”
李勣一愣,随即恍然过来,然后点点头道:“这个时候,一切以大局为重,不能太顾忌老臣的颜面。”
原本谁做灭国吐蕃的统帅,皇帝之前还在苏定方和梁建方之间游移不定。
毕竟统帅不定,那么兵部的具体策略就定不下来。
吐蕃人这一次来长安送这一封信,反而让皇帝将心思彻底的定了下来。
长孙无忌转身,朝着前方的太极门走去,同时说道:“苏定方是卫国公的徒弟,李德謇是卫国公的儿子,裴行俭是苏定方的徒弟,以他们三人为前军大将,那么破唐古拉山三关是最有用把握的,梁建方这方面要差上许多。”
“是!”李勣点点头,他其实也是从李靖的身上学了不少,而且苏定方和裴行俭也在他会麾下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