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之后,我要你们将李治送到安西。”骆宾王眼神微眯,看向赞悉若道:“有些事要看长远,不能只看眼前。”
“你说。”赞悉若深呼吸。
“西突厥叛乱,党项叛乱,若是你们还能够联手三国遗族,同时加上长安内乱,的确足够将大唐的力量从高原上赶下来,但是……”骆宾王坐正起来,说道:“但是之后呢,大唐一定会反扑,一定会竭尽一切力量的反扑。”
赞悉若眼神肃然起来。
“皇帝是什么人,他是那种百折不挠,永远也不会放弃的人。”骆宾王轻叹一声,说道:“一旦西昌州出事,他会在第一时间平息掉朝中的所有纷争,哪怕将所有人都杀光也在所不惜。”
赞悉若轻轻点头,皇帝的确是那样的人。
“再来,松州的党项人不难处置,西域的突厥人在反唐之后,他们第一时间做的,绝对不会是越过茫茫沙漠杀向敦煌,而是会自己内乱一阵,选一个大可汗,然后休养生息。”骆宾王轻轻冷笑,说道:“他们巴不得吐蕃替他们引走大唐的怒火。”
赞悉若的呼吸已经重了起来。
“还有,西昌州只是高原,而没有在高原深处,那里的高原瘴没有高原深处那么严重,大唐如果反扑,不需要担心太多高原瘴的问题,所以,之后的一战,将会十分的血腥和惨烈。”骆宾王神色严肃起来,问道:“你确定吐蕃要独自承受吗?”
“那你呢,你要李治做什么?”赞悉若直接问道。
“立国。”骆宾王咬牙,说道:“我要在西州和庭州立国,以李治为皇帝,继承太宗皇帝的皇位,和李承乾争夺大唐正统,只要能够如此,那么大唐必然要放一半的精力在西域,而我则可以以沙漠为屏障,抵挡大唐。”
“你,挡得住吗?”赞悉若眼神凝重起来。
骆宾王轻轻笑了,说道:“西突厥若是不怕大唐灭了我之后,直接攻西突厥,那么他们最好借我点兵,还有你们。”
“不错,你若是能在西域站稳脚跟,我们的确能够在吐谷浑减轻不少压力。”赞悉若抬头,说道:“好的,可以,我可以答应将李治给你。”
骆宾王笑了,笑容中带着一丝轻蔑的说道:“不,你的答应不算数,我要达玛仁增的许诺,我要赞普的许诺。”
“所以,你藏的最后一手是什么?”赞悉若开口,问道:“你总得给我一句话什么?”
“李治,武媚娘,加上弘农杨氏,湖州徐氏,还有江南世家,的确能让大唐乱一阵,但仅仅是乱一阵。”骆宾王抬头,说道:“但这很难撼动皇帝的根基,我手上的,是能够重创他根基的东西。”
“好,我去说服赞普。”赞悉若用力的点头。
“在下静候佳音。”骆宾王躬身,说道:“其他诸事,可以开始推进了。”
“好。”赞悉若点头。
马车之外,已经是敦义坊了。
骆宾王对着赞悉若点点头,一个闪身,人已经消失在了马车之中。
赞悉若轻叹一声,目光抬起,看向吐蕃方向。
骆宾王的要求,恐怕吐蕃不会那么容易答应,毕竟他们这些人也不是那么说的算的。
但是最后,也一定会通过的。
除非他们不想击败大唐。
“噼里啪啦”一连串的爆竹声在车外响起。
赞悉若轻轻看了一眼。
长安城中的安定喧闹顿时映入眼中。
而在喧闹的长街深处,背对着赞悉若的骆宾王,嘴角闪过一丝冷笑。
不知道是对眼前繁华的大唐,还是对马车上精明算计的赞悉若?
……
永惟十二年,正月初一。
正旦大朝,皇帝以崔仁师任安东大都护府长史,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
这是大唐自开国以来,第一次真正的以河北顶级世家子弟为宰相。
之前不管高士廉也好,其他人也罢,都不是河东崔卢郑王李五家之一。
这意味着到了今天,大唐对河东士族的态度,相比于建国,甚至是贞观年间,都有极大的进步。
天下间一时间疯传皇帝圣君之言。
不过更多人在崔仁师赴任安东的时候,紧密的跟了上去。
崔仁师最知道皇帝想要什么,所以,他前赴安东的时候,不知道多少河北世家,被崔氏带着一起去了。
当然,他们去安东这一趟绝对不亏。
在安东不知道有多少财富在等着他们发掘。
关中门阀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鼎盛,最重要的,便是他们的背后有着整个丝绸之路在手,而江南世家的背后,有着通往南海丝绸之路的通道,甚至就连河南世家,早年间也走从登州到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海上商道。
只有河北世家,被牢牢的控制住了,他们只能够和突厥人打交道,然后和高句丽人稍微走私一些。
可是如今,这条商道彻底的在他们眼前展开了,甚至商道的另外一侧也可能会被他们占据。
这种情况下,谁不心动。
……
正月初三,贞观殿中。
李承乾握着手里的奏本,终于稍微松了口气。
河北世家开始投资安东,那么将意味着他们对河北本地的剥削会加大的减缓,继续清查田亩也会变得容易,河北百姓的日子,总算是能好过一些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李安俨很快出现在殿门殿内。
李安俨对着李承乾认真拱手道:“陛下,骆宾王进城了。”
李承乾猛然抬头,惊讶的问道:“什么时候?”
“除夕夜那日。”李安俨拱手,说道:“消息周转了一些,所以才刚送到臣的手里。”
“他带了几个人进城?”李承乾紧跟着问道。
“三个。”李安俨稍微平静下来,说道:“三个人,一个人先进城传递消息,后面的两人在确定安全之后,才将骆宾王迎进城,最后他们将他送到了永宁坊,之后一辆马车就将骆宾王接走了,而他们三个奉命出城在城外接应他。”
“他是突然决定进城的吧?”李承乾沉吟。
“是!”李安俨躬身。
“他是在查自己到长安的消息有没有泄露。”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他不相信吐蕃人。”
“是!”李安俨点头,说道:“毕竟吐蕃人在长安城那么久,一直都被盯着,所以很容易消息泄露。”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我们的人,没出什么意外吧?”
“没有,我们行事一向谨慎,即便是在长安,消息也是传了三天才到了臣等手里。”李安俨微微躬身,道:“陛下教导,下面的人从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