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六百八十七章 从今日起,朝政尽在朕手(第一更)(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站在李勣身后的杜正伦神色最是平静,他不过是刚刚回朝任中书令,尚书右仆射还轮不到他。

于志宁微微低头,目光淡定,尚书右仆射是做事的,也轮不到他。

其他人,孙伏伽也没有多少机会,难道是张玄素,也不对,他也不是做事的。

阎立德,还是崔敦礼?

……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神色平静的看了一侧的孙伏伽。

孙伏伽微微躬身,再度拿起一封诏书,面对群臣,高声道:“惟永惟十年,岁次戊午,三月丙辰,朔初三丙寅日,皇帝若曰:

於戏!

仆射贰令之职也,奉常正卿之选也,假中台之极称,冠列寺之崇秩。

受此兼合,必资重贤。

银青光禄大夫、太常寺卿、五强县男赵元楷,道合时中,识通政本,清贞不挠,方廉自持。

可尚书右仆射,散官、勋、封如故。”

太常寺卿赵元楷,有些发懵的站了出来,然后走到殿中,跪倒在地对着丹陛之上,沉沉叩首道:“臣赵元楷,叩谢陛下圣恩,陛下万寿无疆。”

说着说着,赵元楷声音竟然忍不住的有些哽咽起来。

他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有机会做宰相。

群臣也没有想到,皇帝选择继任尚书右仆射的竟然是赵元楷。

按道理说,九寺寺卿,直接擢升为尚书右仆射,多少有些超拔之意,毕竟尚书右仆射是从二品,九寺寺卿多是从三品,但偏偏,赵元楷是太常寺卿。

太常寺卿是九寺寺卿当中,唯一的正三品,唯一可以与六部尚书平起平坐的,所以,赵元楷从正三品的太常寺卿,升尚书右仆射,起码是能够说的过去的。

李承乾坐在丹陛上,看着赵元楷,平静的说道:“多年以来,卿从司农寺卿,升太常寺卿,多管天下农改之事,这些年天下丰收,粮食满仓,卿功劳盛大,朕以宰相酬功,亦是感念卿之辛劳。”

这些年,李承乾在农事上用心很多。

从农具,到农种,到耕种良法经验,一次又一次的全面革新,最后导致天下的粮食每年都丰收。

这里面,全面负责的人就是赵元楷。

从贞观年间,到现在永惟十年,赵元楷用心很多。

“多谢陛下!”赵元楷有些感激的叩首,他的功劳皇帝竟然全部都看在眼里。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耕者,天下之本,爱卿如今虽升尚书右仆射,但仍旧需要多注意农事改革之事,不可懈怠。”

“臣领旨。”赵元楷认真躬身,然后起身缓缓退入班列之中。

群臣当中,不少人现在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

“赋税天下之重,钱粮天下之重,农耕天下之重”,这是皇帝对新任尚书左仆射李勣说的。

“耕者,天下之本”,这是皇帝对新任尚书右仆射赵元楷说的。

皇帝对尚书左右仆射说的都是同样的话,这是否意味着,朝廷整体风向的转变?

李承乾平静的看向群臣当中的中书令杜正伦,开口道:“杜卿。”

“陛下!”杜正伦站出肃然拱手。

“多年以来,爱卿镇守南疆,着实辛苦,但更值得赞扬的,是多年来对稻种的改良更新。”李承乾侧身看向群臣,道:“在林邑南方和室利佛逝,有些地方有一年三熟的稻种,这些年通过商贸到了广州,通过杜卿多年培育,广州亩产大增,如今已经陆续福闽和吴越之地培育,将来天下产粮大涨已是必然。”

如今整个天下的温度都是逐渐的变暖,正是对东南亚粮种在大唐改良的最佳时机。

“臣等恭贺陛下!”群臣惊讶的同时,齐齐拱手,他们太清楚粮食对如今大唐的重要性了,

从东岛三国的数百万百姓,还有西域控制西突厥,将来对吐蕃的准备作战,都需要大量的粮食支持。

“英国公,赵卿,杜卿。”李承乾声音落下,李勣和赵元楷同时跟着站了出来。

三人齐齐拱手道:“陛下!”

“从今日开始,你三人统管天下农耕,钱粮和赋税诸事,一切以天下赋税为日后治理根本,但有阻碍者,斩!”李承乾直接在御案上重重一拍。

群臣肃然拱手道:“喏!”

……

孙伏伽,孙伏伽继续展开新的圣旨,高声道:“惟永惟十年,岁次戊午,三月丙辰,朔初三丙寅日,皇帝若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