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六百七十五章 陛下是不是打算放魏王出宫?(第一更)(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样距离高句丽的灭国,会更近一些。”长孙无忌眼神狠辣的拱手。

“是这样不错,不过他人在长安,而且去年请上尊号的事情,也有他的一份,朕还是需要见一见的,然后安抚一下他。”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这件事情又不能直接去信斥责新罗和百济,得想想,这件事情该怎么结束。”

“陛下,以臣看,他既然已经到了长安,明年又有封禅之事,年底三国就要乱起来了。”长孙无忌神色一冷,说道:“陛下,不妨就让他永远都留在长安好了。”

瞬间,整个大殿彻底的安静了下来。

一时间,所有人都被长孙无忌这个大胆的想法震惊了。

御榻之上,也是一片安静,但时间稍过,众人便明白,皇帝是认真的在思索这个提议。

众人不由得微微有些战栗。

一国之君,就这么被变相的囚禁在长安,然后一直到他国破家亡的那一天。

终于,御榻之上,皇帝的声音缓缓的传来:“也好,便这样吧。”

“喏!”所有人肃然拱手。

“诸事安排的妥帖些。”稍微停顿,李承乾淡淡的说道:“告诉他一声,朕年后会见他。”

“是!”长孙无忌拱手领命。

……

“高宝藏复国已经两年多了,在高句丽应当也有足够的势力恢复。”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尽量控制这些人的力量用在南面和新罗百济厮杀,让他们相互之间的仇恨深些。”

“喏!”群臣齐齐拱手。

“高句丽尽在掌握,不是什么问题,百济临海,水师齐上,平灭不易,真正的麻烦是新罗。”

李承乾目光扫过群臣,说道:“尽管对高句丽的仇恨会让新罗将大部分主力从山中调出来,但只要有一部分留下,一座城池阻挠,战事就会迁延下去,所以,必须彻底掌控高句丽在山地的布置,然后通过他们知道新罗的秘密。”

“是!”长孙无忌等人齐齐拱手,安东的战事,最怕的就是迁延。

李承乾舒了口气,说道:“虽然说现在距离三国灭国,还有几年时间,但有必要开始往安东囤积粮草了,毕竟三国一灭,不管好坏,那两三百万人口,就是大唐的难题了。”

“喏!”众人神色凝重的点头。

“最后便是河北的百姓迁移和江南的船贸展开,这两件事情,尚书省要抓紧。”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和李勣。

两人立刻认真的拱手道:“臣等领命。”

“剩下的还有就是明年科举的事情。”李承乾抬头,沉吟道:“科举主考的人选?”

“陛下!”长孙无忌下意识的抬头。

李承乾回过神,说道:“就吏部尚书吧,行事也方便些。”

“喏!”长孙无忌忍不住立刻拱手。

这几年,皇帝一直都是在用宰相做科举主考,吏部尚书张行成一直都是居旁辅佐,现在终于轮到他了。

“年前就这些了。”李承乾笑笑,说道:“明日舅舅去查一下,看看朝中谁的年礼还没有领到,该派人送的送一下。”

“臣领命。”长孙无忌很轻松的拱手。

“便这些吧。”李承乾微微抬手,说道:“众卿好好过个新年。”

“陛下新年安康。”众人一起笑着行礼。

……

长孙无忌看着李勣等人的背影,然后转身回到殿中,对着御榻上的李承乾拱手道:“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看着长孙无忌道:“叫舅舅回来,是因为有一件私事,要和舅舅商量。”

“请陛下示下!”长孙无忌躬身。

“是齐王的事情。”李承乾从御榻上站了起来,走到殿中,然后看向殿外,轻声道:“我们都知道,齐王谋逆的事情,当年很有些蹊跷,所以父皇才会将他幽禁在邙山,免得再有什么变故,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齐王早已改过,所以朕想将他放出来。”

“将齐王放出来?”长孙无忌有些惊讶的抬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