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六百三十六章 皇帝心有猛虎啊!(第二更)(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舅舅说的没错,朕也想过这一点。”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摇摇头道:“但是舅舅,若是河北的世家都不愿意去菟州,不愿意去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那么河北当地的百姓又怎么会能愿意?”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缓缓点头。

世家的带头作用不容忽视。

“所以,一开始让河北世家得益便得益吧,找个铁面无私的,在菟州设出规矩,让世家不要太过得益就好。”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朕想,第一年的时候,河北的百姓到菟州的应该不多,但到三年的时候,百姓应该就会急了。”

“为何?”长孙无忌有些不解的抬头。

“菟州免赋三年,朕可以改成三年之内,但凡迁移到菟州的,依旧可以享受菟州的土地免赋三年之策。”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但三年之后,再到菟州的,就只能够享受人到菟州的三年免赋政策了。”

土地有三年的免赋政策,人有三年的免赋政策,加起来就是六年。

但晚了一步,三年到头,那么就只有三年了。

“百姓啊,总是图着占便宜的。”李承乾摇摇头,叹声说道:“只要消息从菟州传回河北,那么三年快到头的时候,百姓就会因为没有占到这三年免赋政策而着急,这样自然就会有人迁移到菟州去了。”

长孙无忌顿时忍不住的拱手道:“陛下英明,臣钦佩万分。”

“到了菟州,安定下来,从容收拾,和当地人融为一体,然后成为府兵,正好三国灭亡,河北人往南压制,这样整个循环就能建立起来。”李承乾目光朝着东北方看了一眼,说道:“而且如果不出意外,越是往后,到菟州的河北人会越来越多。”

“这是为何?”长孙无忌下意识的问道。

“舅舅,河北的负担虽然比较重,但实际从刘黑闼武德三年谋反以来,河北已经承平三十年,人口繁多。”李承乾想了想,道:“这几年因为战事,河北压力颇重,百姓虽不至于怨声载道,但也是苦不堪言,所以明年朕免租税一年,他们就能轻松一些,可是过几年,甚至越往后,压力重来,这样反而不好接受,前往安东便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了。”

很多事情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想想。

很多事情堆叠在一起,人们的心思就不难想了。

“这样将来的安东诸州,基本都会以河北人作为官员主干,高句丽降臣为辅,加上府兵,镇压不法,同时调和内外矛盾,渐渐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就会彻底的融入大唐。”李承乾说完,轻轻笑了。

东岛三国,加上辽东,人口加起来有三百万,有大唐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将这些人全部融入大唐,大唐的强盛也就有了更多的底蕴和资本。

想到这里,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治理东岛虽然不太容易,但实际上也没有多难,高句丽和新罗百济,这些年一直有个最根本的隐患,没有解决。”

“请陛下示下!”长孙无忌神色认真起来。

“是奴隶。”李承乾轻轻冷笑一声,说道:“多年以来,虽然受中原影响,高句丽在逐渐的将奴隶转为平民,但是平民依旧还有分好几等,而且在战事,这个过程早就被停了下来,我们需要做的不多。”

李承乾故意停顿了下来,看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微微摇头。

李承乾笑了:“河北人,当河北人广泛的存在在东岛三国的时候,我们每年只需要留下一个进士名额给东岛的河北百姓,然后同时快速的推动东岛的奴隶从奴隶转为平民,同时告诉他们,他们将来也有机会中进士,舅舅,你说他们会怎样?”

“他们会疯了的。”长孙无忌喃喃的点头,随后他回过神来,看向李承乾道:“陛下,但那是进士啊!”

“朕明白。”李承乾平静下来,反问道:“舅舅,按照朝制,是不是普通农家子弟,也可以参与科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