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六百二十二章 苦一苦河北百姓吧(第一更)(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李承乾看着张大象,问道:“那你有没有想过意外,突然有风雨,突然有人就消失不见了,怎么办?”

张大象脸色微微一紧,随即他拱手道:“臣想过,无非之后再加紧便是了。”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你要明白,现在的粮草运输体制已经形成,甚至已经到了习惯的地步,这个习惯一旦打破,想要重新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所耽误的军粮怎么办,而且春种之后的粮运,本身就是应该加紧的,因为前线要开战了。”

“臣……”张大象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

“粮草运输,春种之后,本身就应该加紧,所以要想留出春种的时间,只能提前将这些天,还有之后需要恢复习惯所需要的时间提前赶出来。”李承乾平静的向前,同时说道:“你自己去协调,洛阳仓,万年仓的粮食要提前运到河北,然后加紧运送辽东,这样就可以开始春种了。”

粮草想要提前运送到位,首先需要洛阳和长安的粮草运到河北。

这里面牵涉的远不是一个方面的事情。

只能让河北的百姓多劳累些。

“是!”张大象肃然拱手,他知道,这不是个轻松的活,甚至很可能他自己连这个年都过不好。

……

稍微赶紧两步,张大象随着李承乾走出春晖门。

看着前方修建到一半就停了的乾元殿,张大象忍不住说道:“陛下,河北如今有些赋税,关系并不是很大,是不是可以先取消一两样,安定一下人心,不然百姓劳累,时间长了,容易出事。”

李承乾脚步停下,目光越过张大象,看向他身后的裴炎,李义府和许敬宗三个人。

三人同时会意的退后几步。

四周一下子空旷了下来。

李承乾重新看向张大象,说道:“若是在平常时候,你这样的请求,朕会酌情考量,但现在是战时,整个朝中每一份粮草,每一枚开元通宝,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这边短了一个,很可能就是连锁反应,你是户部侍郎,你最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是。”

“是!”张大象点头,说道:“臣想着,是不是在什么地方紧一些?”

李承乾轻叹一声,然后转身往前走,同时说道:“当年父皇东征高句丽时,朕负责后勤,你也是在一边看着的。”

“是!”张大象认真的点头。

李承乾继续说道:“当年大军东征,父皇提前很早就修建了定州仓,当年一样是十万大军东征,之所以轻松一些,是因为那一战一半时间打的辽东,之后的一半时间打的才是平穰城,距离没那么远,所以运输压力不大。”

张大象点头,当然攻打辽东,最初的时候,大军甚至只在平州和幽州,后勤压力没有那么大。

“所以,朕当时提议,让少府从江南民间购粮,然后送到河北去贩卖。”李承乾平静的看了张大象一眼,说道:“江南的粮食在河北卖的即便是价格已经不低了,但是相比当时的价格,依旧低的相当可观,所以,河北的民心立刻就稳了下来。”

“那陛下为何此番不再行此策?”张大象下意识的问道。

“少府没钱了。”李承乾摆摆手,道:“也不是少府没钱了,只是这一次战事之大,时间之长,少府的钱需要留作预备,不仅是现在,还是有大战之后,从江南购粮到河北,虽然小有收获,也能稳定人心,但一旦中间出事,哪怕是小事,也会影响大局。”

少府的钱是用来最后镇压的,这一次战事持续时间很长。

少府的钱如果轻易动用,很容易给有心人狙击的机会。

一旦少府的钱不够稳定,那么到时候乱的就不是一个河北,而是整个天下。

“那么让民间的粮商介入其中呢,让他们从江南够粮,运到河北,这样也能安抚一些人心。”张大象认真劝谏。

李承乾笑了,看向张大象,说道:“你知道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吗?”

张大象一愣,拱手道:“请陛下赐教。”

李承乾淡淡点头,说道:“刚开始或许粮价会低一些,但时间一长,粮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涨上去。而且,你不能只让人家卖,不让人家买啊,到了秋后,他们高价购粮,然后到了第二年,再以更高的价钱卖出去……”

“那样就该杀人了。”张大象的脸色冷了下来。

“能从江南将粮食运到河北的,又岂是一般人家。”李承乾平静的转身,然后淡淡的说道:“便是你能收拾掉这些事情,朕也没有时间和心思陪他们玩。”

张大象紧跟两步跟上,想了想,他开口道:“陛下向来仁德,想来这种方法,陛下早有应对之策。”

李承乾没有回答,他走上了停工的乾元殿台阶上,看着眼前的整个洛阳城,淡淡的开口道:“爱卿所担心的,无非就是河北的民心不安,会有人动乱谋反。”

“是!”张大象认真的点头,说道:“一旦河北出事,整个粮道被断,军前是要出大问题的。”

“所以朕才让卢国公,张公,还有崔卿,房遗直和张延师一起坐镇河北,镇压一切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李承乾目光看向南方,轻声说道:“柳奭如今在四处奔波,清查盗窃赋税之事,等他做出效果之后,他就会前往河北。”

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他应该就能把握尺度,什么人该下重手,什么人该一眼带过,这样河北的粮食就能最大程度的运到军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