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六百一十二章 皇帝绝对不会那么好心的(第一更)(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而且以她对这件事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了解,皇帝在这件案子的发起,推动到最后的盖棺定论,都起到一锤定音的决定作用。

如果无法让皇帝满意,杨家在这件事情当中所有的损失,将会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想。

当然,朝廷的东征也会受些影响,但是,弘农杨氏愿意用自家的损失来对冲朝廷的损失吗?

“妾身领命。”武媚娘立刻福身。

“该说的,朕都已经说了,至于那些没法说的,等他们做出决定之后,朕会亲自和他们谈的。”李承乾说话之间,黑色衮龙袍,通天冠已经戴齐。

武媚娘温顺的退到一旁。

李承乾面色平静的抓过一侧的千牛刀,然后大踏步的朝着殿外走去。

有些事情的处置,必须要祭告先帝和高祖皇帝知晓。

……

御辇缓缓的朝甘露门而去。

李承乾坐在御辇上,侧身问道:“太庙那边安排妥当了吗?”

“已经安排妥当了。”徐安跟着点头。

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武婕妤那边,你协助她将信从宫中送到杨府,同时协助杨思止从长安顺利的回到弘农去,将这件事情彻底的处理妥当。”

“喏!”徐安认真躬身。

“另外传旨,让江夏郡公裴爽到陈州待命。”李承乾轻轻抬头,徐安低身领命。

御辇从甘露门,穿两仪门,太极门,承天门,直出宫城,然后顺宫道,转东行,入太庙。

禁卫提前开道。

宫道上行走的六部九寺官员,全部站在一侧肃然拱手。

自从前日大朝处置房遗爱,李元景和杨思讷后,皇帝就一直待在深宫没有出来,也没有见任何一个朝臣。

所有进宫求见的人,能见到的只有皇后。

现在看起来,是要有决定了。

的确也是这样,在皇帝进入太庙半个时辰后,宫里的消息就被送到了万年县令杨思止的府邸。

随后,杨思止便独自一人出了府,他先是见了杨师道,然后才又骑马狂奔返回了弘农。

人心的紧张,也被他带着离开了长安。

太庙之中,李承乾将高香深深的插入香炉中,看着从献祖皇帝李熙,到懿祖皇帝李天锡,太祖皇帝李虎,高祖皇帝李渊,太宗皇帝李世民的一系列的牌位。

李承乾三躬身之后,在蒲团上跪了下来。

太庙令李奉慈站在一侧,徐安站在另外一侧。

李承乾直起身,看着眼前的先祖牌位,轻声说道:“父皇,弘农杨氏的威胁,马上就要解除了。”

虽然说李承乾用过一些手段,但一切弄到眼前的局面,已经是极为妥当的了。

李恪如今闭门自守,没有被牵连。

李愔更是如此。

薛万彻安然无恙,甚至有功。

房遗爱没死,他这个人在关键时刻还算有些心思,没有去信给房遗直和柴令武。

所以柴令武,巴陵公主,柴哲威,丝毫没有被牵连。

房遗直,房遗则,房遗义,也只是小惩大戒。

李道宗,执失思力、薛万备等人,更是丝毫都没有在这起案子中现身。

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一起冤案,就这么在他的精心算计之下,了结了。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做缓冲,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已经几乎不可能会有爆发的可能了。

长孙无忌也不会像前世一样,被李治近乎抄家灭门。

父皇,母后。

儿臣对得住你们了。

李承乾心里默念一声,然后沉沉的叩首在地。

弘农杨氏如今虽然没有被彻底肢解,但是经此一案,他们恐怕也很难在复关中顶级豪族的声势了。

即便是依旧维持在关中六家之一,但也近乎垫底。

便如同当年的郑家一样。

果然,大案才是毁掉一个世家最合适的手段。

以后,天下世家再不敢和王族联手,窥伺皇位了。

到了今日,唐传三代,女武代唐的针眼,算是彻底的终结了。

大唐也不会再有被人篡夺的那一日了。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侧身道:“传旨,叫太子入太庙。”

“喏!”

……

火烛燃烧。

香气萦绕。

李承乾站在供桌一侧,看着一身黑色蟒袍的李象对着先祖牌位叩首行礼,他心里才稍微松了口气。

“父皇!”李象行礼完毕,然后抬头看向李承乾。

“起来吧。”李承乾微微抬手,李象这才起身。

李承乾朝着侧面摆摆手,两名谒者在供桌之前的两侧摆上新的蒲团。

李承乾在左侧蒲团跪倒,李象走到了右侧蒲团跪倒。

李承乾看着神色稚嫩的李象,开口问道:“太子,这一次荆王谋反案,你全程都亲眼目睹,心里有什么想法没有?”

李象微微抬头,看向李承乾,道:“父皇,儿臣不明白,为什么总是会有这种事呢?”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大唐开国三十四年,你曾祖父,高祖皇帝太原起兵的时候,天下还是属于大隋。”

李象默默点头,大唐天下承继前隋,这一点史书有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