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乱云飞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57章 野马难驯(一)青鸟依依(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辽西辽东之间广阔的两河平原之上,向东北方向接近夫余、濊貊等少数真番部落聚居之地,属于山高林密的苦寒地区,有当地人称谓“大青马”的野马偶尔出没,以其高大雄壮、迅捷飙猛和性情暴烈而闻名。

因环境恶劣地形复杂,野马群数量并不多,且狂野奔放自由无羁,迁徙轨迹并无矩可循,无人得知野马来自何处,去向何方,仅大致推测来自极北的蛮荒之地。由于北地冬季过于漫长,才适时向南迁徙,偶然出没于辽东以北的山川丘陵平原地带。

鲜卑、乌桓及夫余各族勇士,皆煞费苦心,用勇敢、技巧、生命和运气,偶尔捕得一两匹纯血原生野马无不如获至宝,都处心积虑与本族优中选优的名马良驹配种,以获得上上之选的战马。

夫余其国善养牲,出名马、赤玉、貂豽等等的名气便是由此而来。

至于捕获的原生野马却是甚少有人骑乘,其一是来之不易,不舍也不忍;其二是其性暴烈,虽被捕获却也极难驯服;其三便是作为种马留存悉心养护照料,以改良草原上各族以及中原地带需求越来越大的战马血统。

偶有所乘者非尊即贵,且盖因野马由于各种缘故已失去作为种马的价值,方才花费心力驯服调教,以供权贵驱策骑行于市,彰显其无上尊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辽东烈马名气远扬,甚至大汉中原以南的孙坚孙策父子身在吴地,都想方设法遣商队船队远赴辽东,以名贵的江南特产换购辽东烈马。在辽东也极为珍稀的宝马良驹,历经千山万水到达吴地后,当真可谓千金难求,有市无价。

奔马原便处于两河平原之东北角,属于山峦丘陵与平原交界的复杂地形中,时有原生纯血野马群出没,身高体大,如龙如兽,狂野不羁,凶悍异常,寻常人等有幸远远见到皆避之不及。

(东北的野马、野驴记载很早就有。《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镸丘(今辽东半岛)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所称“青马”,即野马。反映今辽东半岛一带有分布,可与如今发现的野马、野驴遗存相互印证。《山海经》云∶北海有兽,状如马,色青,名青马。)

这一日,旭日当头,艳阳高照。

奔马原的边缘,一株粗大的龙柏树下,高旭眺望着远方。

身旁的贝娅,却眼神复杂地凝视着高旭的侧影。

自从前一日黄昏之时,有乌兰部落的斥候匆匆返回进入乌兰勃特的大帐之后,贝娅就有条不紊地替高旭准备了马奶酒、胡饼和肉干等物,似乎为了这一时刻已经酝酿了许久。

然而那盏火焰微弱的油灯,在小小毡帐中几乎亮了一宿。

那一夜,几乎彻夜未眠的,并不止乌兰贝娅一人。

乌兰勃特屡次三番于夜深之时走出大帐,望着贝娅的小帐篷久久不语,月光照着那脸上的泪痕,隐约发亮。

而布克撒力,靠坐在自己未放下帏帘的帐内,直直对着不远处贝娅所在的小帐。无数次地摩梭身旁那张陪伴自己多年的大弓,一支一支羽箭在其手中翻来覆去的检视,再一支支收回箭囊。

射雕手望着夜色下乌兰勃特来回踱步逡巡的身影,神色沉郁凝重,就这般默默坐于黑暗之中守望。

呼伦辗转反侧,双目闪现着忧郁与愤怒,耳边只有乌兰勃特的话音:万事如常,切切!乌兰部落的三千余部众,冒不得任何风险!

一大清早,高旭便被贝娅热情地拉着去寻那野马,一路上贝娅似乎心情颇佳,有些不同寻常得兴奋,不时对高旭说着亲密贴心的话语,引得高旭时不时爽朗大笑。

“高旭,你知道吗?那野马可凶了,你到时别被吓回来,我可看不起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