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通史演义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52章 孙武的智谋,伍员的勇气,能否助吴国征服楚国?(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蔡昭侯听说唐侯因献马得以回国后,也解下了自己的裘佩,献给了囊瓦。囊瓦又向昭王告密说:“唐、蔡本是一体,既然唐侯已经回国,蔡昭侯也不能单独留在这里。” 昭王听从了囊瓦的建议。蔡昭侯离开郢都后,怒气冲天,将一块白玉璧扔进汉水中,并发誓说:“如果我不能征服楚国,再次南渡江河,就像大河一样,永远无法回来!”回到国家的第二天,他就派遣自己的儿子元作为人质到晋国,借兵来攻打楚国。晋定公为此向周国控诉,周敬王派遣刘卷等贵族带领王军会合。十七路诸侯包括宋国、齐国、鲁国、卫国、陈国、郑国、许国、曹国、莒国、邾国、顿国、胡国、滕国、薛国、杞国和小邾子蔡国,他们都憎恨囊瓦的贪婪行为,并且纷纷派兵参战。晋国的士鞅担任大将,荀寅担任副将,各路军队都集结在召陵地区。荀寅自认为他出兵是为了蔡国,对蔡国有功,想要得到丰厚的财物,于是派人告诉蔡侯说:“听说您有皮衣和玉佩要送给楚国的君臣,为什么唯独我们国家没有呢?我们千里迢迢出兵,都是为了您,不知道您会用什么来犒劳我们?”蔡侯回答说:“我因为楚国的令尹瓦贪婪残暴,不仁义,所以抛弃了他,投奔了晋国。希望大夫您能念在盟主的义气上,帮助我们消灭强大的楚国,扶持弱小的国家,那么荆襄五千里的地方,都是用来犒劳你们的财物,哪个利益更大呢?”荀寅听了蔡侯的话,感到非常愧疚。当时是周敬王十四年的春天三月,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雨,刘卷患上了疟疾。荀寅于是对士鞅说:“从前五伯之中,没有人比齐桓公更盛,但是他在驻扎在召陵时,也没有对楚国造成太大的损失。我们的先君文公只战胜过楚国一次,之后两国之间的战争就从未停止过。自从我们晋国和楚国在会盟之后,两国就没有再发生过冲突,这是我们自己挑起的,不能不考虑后果。再说现在大雨还在下,疟疾正在流行,我们进军未必能胜利,撤退可能会被楚国乘机攻击,这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士鞅也是个贪心的人,他也想要蔡侯的酬谢,但是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于是借口雨水不利于行军,难以继续进攻,于是送回了蔡侯的人质,下令班师回国。各路的诸侯看到晋国没有做出决策,就各自散伙,回到了自己的国家。髯仙有一首诗说:“冠裳济济拥兵车,直捣荆襄力有馀。谁道中原无义士,也同囊瓦索苞苴。”

蔡侯看到各路诸侯都解散了,感到非常失望。他回国时经过沈国,责怪沈国的国君沈子嘉没有跟随他一起攻打楚国,于是派大夫公孙姓攻打沈国,灭掉了沈国,俘虏了沈国的国君并杀死了他,以发泄他的愤怒。楚国的令尹囊瓦非常生气,于是派军队攻打蔡国,包围了蔡国的城池。公孙姓大夫建议说:“我们不能再依靠晋国了。我们不如向东寻求吴国的援助。子胥、伯嚭等臣与楚国有着深仇大恨,他们一定会出力相助。”蔡昭侯同意了这个建议。他立即命令公孙姓大夫去约见唐国的国君,一起向吴国求援,并派自己的次子公子乾作为人质。伍员引见阖闾说:“唐国和蔡国因为心灰意冷的仇恨,愿意成为先驱。救援蔡国将会增加我们的名声,打败楚国将会获得丰厚的利益。如果您想要进攻郢都,这个机会绝不能错过。”阖闾接受了蔡昭侯的人质,并承诺出兵相助,先派公孙姓大夫回去报信。阖闾正准备动员军队,忽然有近臣报告说:“现在军师孙武从江口归来,有事求见。”阖闾便把孙武召进来,问他来意。孙武说:“楚国之所以难以攻打,是因为他们的属国众多,不容易直接进攻到他们的境内。现在晋国一呼,十八个国家就会群集而来,其中的陈国、许国、顿国、胡国,都曾经效忠于楚国,但现在他们都已经投靠了晋国,人们对楚国心存不满,不仅唐国和蔡国,这是楚国孤立无援的时候了。”阖闾非常高兴,派被离和专毅辅佐世子波居守都城。他任命孙武为大将,伍员和伯嚭为副将,自己的亲弟弟公子夫概作为先锋,公子山专管粮饷。他调集了吴国的六万士兵,号称十万大军,从水路渡过淮河,直接前往蔡国。楚国的囊瓦看到吴国军势强大,便解除了对蔡国的围攻,退回了汉水对岸,并且担心吴国军队会追击,才在那里扎营,并向郢都发出了紧急求援的消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