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一听李轩的要求,还以为是李轩自己要住,想都不想就回道:“跟母后还这么生分干嘛,你想要就给你了,母后给你做主了!”
哪知李轩却摇头道:“这可不行,若儿臣白要了这兴道坊,必然会留下口舌,皇室宗亲那帮老顽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这样,上次您和父皇不是给了儿臣不少宅邸吗?儿臣就拿出其中二十个换个兴道坊如何?”
“也行”
长孙皇后心里一合计,一个兴道坊换二十个府邸不算亏。
而且李轩说的也对,如果自己白给了李轩一个坊,皇室宗亲内的老一辈一定会嚼舌根。
本来这群家伙就对自己和李世民宠信李轩有些不满。
“稍后母后就派人给你送点东西过去,怎么说你也是个皇子,天天住在西市的府邸里算怎么个回事?”
“母后您误会了,儿臣并非是想搬家住在兴道坊,儿臣是打算推平了兴道坊的所有建筑,然后在那建一座唐风书院的”
闻言,长孙皇后微微一愣,然后问道:“唐风书院?你为何在那建?如果选在西市的话,可是能节约不少钱财的”
“因为,儿臣想让宫里的人能听到寒门学子的读书声,同时也要让学子们知道,一墙之隔的内部,就是大唐的权力中心,只要好好读书,就能跨越这道宫墙,光宗耀祖,跨越贫民的阶层,这将是对寒门学子最好的激励手段”
“轩儿有心了”
此时的长孙皇后心里是一阵感动,李轩做事,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人的内心。
李轩做事,永远都是背后的意义,大于表面的付出。
就在这时,李轩瞥见长孙皇后用于休息的罗汉床上放着一部经书。
“母后,请问您可听说过一位叫玄奘的僧人?”
长孙皇后蹙眉微思,想了想回道:“你这么一说,母后倒是记起,早些年的确有个叫玄奘的僧人上奏朝廷,想要西行求法,但是被朝廷拒绝了,
前两年,陛下刚刚登基就赶上三灾(旱灾,寒灾,蝗灾)饥殍遍野,听说这个玄奘真的就去西行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轩儿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你认识这个叫玄奘的僧人?”
“知道这个么一人,玄奘乃是当世不可多得的高僧,其毅力非常人所能及也,此次西行,玄奘必当有所成就,可惜啊,如果他走之前,儿臣若能见上一面该有多好”
说着,李轩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惋惜之色。
玄奘,于公元629年开始西行,往返共用十七年,其旅程长达五万里,据说历经了110个国家,也有说是历经了138个国家,带回大小乘佛经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绝对是个牛人。
玄奘干的这些事,就是打死李轩,他都做不到。
长孙皇后能看出来,李轩的惋惜之色,绝对不是装的。
一个穷和尚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竟然会让李轩如此看重。
长孙皇后表示很费解,但更让长孙皇后费解的事情还在后面。
只听李轩说道:“儿臣断言,玄奘法师将于贞观十九年归来,玄奘归来之日,便是我大唐佛教兴盛之时,待到他归来之日,儿臣要给他建一座寺庙!”
“这个玄奘,真有这么大的能耐?”
这佛教都传入中原多久了,岂是靠一个穷和尚就能兴盛的?
李轩连见都没有见过这个人,就要给他建寺盖庙,凭什么?
“对了,你让丽质养的那些牛羊,你打算怎么处理?这都快两年了,之前饲养着的牛羊,又产下了不少幼崽,丽质天天都在发牢骚呢!”
玄奘法师去哪了,什么时候能回来,长孙皇后并不关心,相对于大唐的佛教来说,她更关心的是自己的闺女。
“让丽质再坚持坚持,等时机到了,我让她成千上百倍的赚回来!”
在大唐,最值钱的牲畜就是马,其次就是牛,最后才是羊。
其中马和牛是不可以随便屠宰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随意屠宰牛马吃肉,等同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