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医仙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60章:李世民的小心思(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贤王殿下,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李轩摇头回道:“我是认真的,这一年多来,我游历南方地区,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今大唐的交通,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不管去哪,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路上,这对于我大唐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想要让百姓富起来,便利的交通是必须的,所以我便有了修建运河的打算”

“但想要修建一条运河,其中耗费是非常巨大的,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如今国库刚刚充盈,百姓也才刚刚过上安稳的日子,如果此时再修建运河的话,必然动摇我大唐之根基,贤王殿下,你的这个要求,陛下和朝中所有臣子都不会答应的”

这件事根本就不需要禀报给李世民,杜如晦就直接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桉。

“来国公此言差矣,我虽然是要修建运河,但我修建的方式,和其他人不同,前朝君王修建运河都太过急功近利了,

而且他们的后勤保障也不足,给百姓的福利待遇太差,最重要的是,其中钱财,还要朝廷自己承担,

而朝廷的钱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税收,最后这些钱还是需要百姓来出,如此一来,必然劳民伤财,

除了以上错误之外,他们还有两点失误,

一,他们没有能调动起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也就是你们所说的民心,

二,他们没有能充分使用社会上的资源,如此一来,就算是富庶入隋朝,也是无法承受其中代价的”

杜如晦不明就里,反问道:“恕老夫愚钝,这修建运河既需要大量的劳役,又需要大量的钱财,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得到百姓的支持?

老百姓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朝廷大兴土木了,纵观历史,多少个强盛的王朝都是因为大兴土木,而导致了国力衰弱”

李轩回道:“没错,他们的所作所为的确为当时的百姓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不是吗?”

见杜如晦一副沉思的模样,李轩继续说道:“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今大唐的经济与政治中心皆在北方,

但南方难道就没有价值了吗?

我弄的茶叶,芸薹和棉花皆在南方,可以肯定,南方的经济和资源价值是极高的,可为什么就没有人去开发呢?

是大家都比我李轩笨吗?

不是,是因为交通,交通的闭塞,导致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没有了交流就等于没有了贸易的可能,

国家想富有,就必须有繁荣的贸易,因为有了贸易,老百姓才会有更多谋生的机会,士农工商,大家总是低视商人,

可是,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国家不能失去商人!

一个国家的稳定,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百姓要富庶起来,如果百姓能不挨饿吃饱饭,有衣服穿不挨冻,有书读,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到那个时候,就算你去求着人家去造反,人家不都不会去造反,毕竟自己的命只有一条,如果能活的舒服谁会造反呢?

所以,大唐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加强交通运输的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增加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而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修建运河!”

“贤王殿下,你说的一切老夫都懂,我相信其他人也懂,但这修建运河,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和钱,如今大唐,没有这个能力去修建运河,想要修建运河怎么着也得等灭了高句丽和吐谷浑才行”

听完李轩洋洋洒洒的一套理论之后,杜如晦也算是认同了李轩的看法,但还是那句话,如今的大唐,没有多余的能力去修建运河。

李轩轻笑一下说道:“来国公啊,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来,且听我慢慢说来,修建运河,不是一日之功,以大唐如今的实力来看,想快速挖一条运河是非常难的,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不修了,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就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我的建议是,朝廷发布一条公告,就说要修建一条运河,朝廷不强制要求百姓去挖,但是只要去了,就给工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