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炮灰谢绝循环利用!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18章 【番外一】四年后(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程妈妈慢条斯理用湿纸巾又擦了擦手:

“估摸着你跟泽安也不是那败家的,等你俩老了,大概什么保姆机器人也都挺好的了。哦,你要学物理是吧——说不定还能自己造一个。”

程子琛试图反驳:“物理学不搞机器人……”

“我管你搞什么呢。”程妈妈给他一白眼,“反正你这是不愿意回来接手家里的事儿了?我跟你说后继有人,是等着你上完大学回去把事情接过去,我跟你爸好退休。得了,我也管不住你,随你去了。”

程子琛的出柜就这么……堪称轻描淡写地结束了。

他也成功进入了物理学院,因为高考成绩还有io和iho的双满分双金牌,受到了学院很大的重视,并且他在入校之后的表现也没有辜负教授们的期望。当学院光学方向的院士、宫老先生名下的实验室招人的时候,程子琛获得了唯一一个本科生的机会。

当然,只是到实验室打打下手,而且也没见过院士他老人家——,虽然实验室在宫院士名下,但毕竟那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实验室的次数不多。实验室的负责人是学院一位中年教授孙教授,也是宫院士的学生。

程子琛主要是跟着这位教授以及研究生师兄姐学习。

直到他大三,某次宫院士来实验室转转,正好赶上程子琛为了一个项目在那里忙活,就兴致勃勃顺口问了几个问题,程子琛全都回答得很出色。

这让宫院士来了兴致,又是一番考教,然后跟孙教授说:“实验室培养的年轻人,很有希望啊。”

这一句话,从此孙教授就将程子琛从做一些机械性边缘的活儿的小助手,开始当做重点学生来培养了,以硕士甚至博士的标准来要求他。

学习和科研的强度瞬间加大,程子琛那段时间忙得不得了,明明在一个学校,有时候一周才能见简泽安一次。可结果是值得的。

他不仅令开始重视他的孙教授越来越满意,甚至偶尔出现在实验室的宫院士都更多注意到这个年轻的学生惊人的吸收能力和思考能力,以至于说出了“你天生就属于物理”这样的话,非但如此,多年没有收学生的宫院士,破天荒地跟学院说,愿意再带一个学生……

简泽安每每想到程子琛一路走来的经历,有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

同样是人,同样的平台,有些人真的永远不可能被埋没,他天生就光芒熠熠。

而现在,大四,别人在思考前途,忙于实习,而程子琛早就没有为这些事情烦心,他的目光投向的是星辰大海——这句话说起来似乎中二了点,可简泽安却认为,这个形容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程子琛现在,早已不在宫院士原本的实验室了,而进入宫院士主导的另一个更高级的实验室——要签保密协议的那种,连简泽安都只是偶尔听他说一两句,不能深问。只大概知道,是在研究极紫外光光源。

这个名词,对大部分人有些陌生,但和它息息相关的一种设备,却对于大部分关注华国发展的人来说耳熟能详——光刻机。

对于正在科技领域不断发展和攀登的华国而言,这种设备是卡住国家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脖子的关键设备。

光刻机背后,是光学、电子、机械、算法、微电子……等等十几个专业顶尖能力的融会贯通。

如果说在应用的工科方面,华国的发展还比较接近甚至部分达到和超过了世界一流水平,那么在基础科学方面,华国与国际一流水平之间存在着的差距,可以说得上是鸿沟了。

这并不奇怪,作为后发国家,长期以来华国都更倾向于对能够“迅速见效”的应用科学进行投入,而数学物理,特别是理论数学理论物理之类的基础科学,从人才和资金上都远远不足。然而当在应用科学的金字塔上攀向顶端的时候就会发现,越高的塔尖,越依赖最下方的扎实的基础学科的指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