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待了两位作者,参观了江城汽车集团和c江城之后,在饭桌上,杰弗逊教授建议巧珍
和江超去美国读工商管理,他可以汽车行业的课题研究机会,巧珍当时没放心上。
没多久,陈总让她去总公司,根据公司领导层的决定,集团打算送他们出国去读研究生,这个消息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巧珍一下子却是无法决定,孩子还小,林伟刚刚创业,家里婆婆身体又是那样。
回到家里巧珍跟林伟说了这个消息,林伟鼓励她“去啊为什么不去这种机会不是谁都能有的,而且领导们也希望你们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回来。”在老公的鼓动下巧珍决定去读书。……
回到家里巧珍跟林伟说了这个消息,林伟鼓励她“去啊为什么不去这种机会不是谁都能有的,而且领导们也希望你们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回来。”在老公的鼓动下巧珍决定去读书。
江超申请了秋季入学就是杰弗逊教授的学校,巧珍选了另外一所学校明年春季入学,她刻意错开了时间,也不和江超一个学校,杰弗逊教授很意外,不过他尊重她的选择,给她写了推荐信。
巧珍的想法是,江超和自己关系很好,尤其是出国了,在异国他乡,没有个认识的人在身边,容易产生情感上的依赖,更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出国了之后婚变的人家还真不少,没必要太过于考验自己的自制力,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头开始就自律,才是对自己和对伴侣负责任。
而且这半年延迟对她很重要,93年下半年,房产市场的第一次翻天巨变,总要好好看看。
既然手头大单子已经干完了,那些零星的单子也不用林伟全身心扑在上面,巧珍催着林伟去学车,想着趁着自己在国内,等他学出来,她还能带着他开一阵子。新手上路总是那个啥的呀
她学车的是时候是出奇的严,短短几年时间考驾照成了时髦的一件事,很多政府官员和社会上的大款都来学车,这群人年纪都偏大,反应到底不如小年轻。这一阵又松地出奇,只要十天半个月去学一下,两个多月之后就拿了驾照。这样教出来的司机能上路
她还是要陪着老公多练练,免得成为马路杀手,巧珍只要有空就拖着自己的老公去僻静没人的路上练车,他摸方向盘的样子,实在很难想象,他已经拿到了驾照,顾前不顾后,让巧珍给他捏了好几把汗。
这不林伟坐在驾驶座上,坐地笔挺,身体还前倾,手里紧张地摸着方向盘,搁在档位上的手也
是绷紧的,巧珍戴了太阳镜靠在位子里,拍着他的手臂“放松,放松你摩托车开这么好,这点子事情难不倒你”
又是大夏天,巧珍看边上没人,把手伸进他的t恤里,一把摸上去,一手的汗水。正在开车的林伟侧过头瞪了她一眼“你干嘛”
“别紧张慢慢开,看看你紧张地全是汗”巧珍举起手给他看沾了汗水的手,抽出纸巾擦了擦手,“转弯的时候,要果断,打方向盘不能这样犹犹豫豫,换两档转弯当心熄火”
林伟被老婆的哔哔给弄得走投无路,开到路边“你给我坐下去,我不要你在边上教。”她越教他越是不会开了。
“你怎么能不接受别人的指导呢好歹我是老司机”
“到后面去,别捣蛋”
巧珍没办法只能下来做到他驾驶座后边,可看他开成那样,仍不住爬过去到他身边叫“哎呀,刹车不要这么猛,你开摩托也是这样的”
林伟心里想着是不是要把媳妇扔路上等下练习好了再来接她回家,他停下车,还听见巧珍说“手刹,手刹”
一把拉住了手刹,勾了勾手,自家媳妇摘掉了墨镜,探过头来,一双大眼忽闪忽闪地看着他,他一把扣住巧珍的脑袋,贴上了唇
唔,这个突如其来的吻,挟裹了林伟地不满,好像有些猛烈,老夫老妻了呢心跳还这么快
林伟放开看着眼中双颊桃花色的巧珍说“等下看我怎么收拾你坐过来”
“切你叫我过来就过来偏不”巧珍靠在后座上,“有本事自己开回家”
“开就开你有本事等下我叫你过来,你不要过来”
有深意哦巧珍问“等下是什么时候”
“你说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林伟还嘴犟。……
“你说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林伟还嘴犟。
“哦”这个坏东西,现在越来越巧珍将他的话分析了几遍得出了结论。
林伟一路开回去,进了村,他们家门前那条不过一车宽,两个轮胎左右预留不会超过20公分的小路,让他一下子不敢往前了,打开车门“你过来”
巧珍看了看他,坐进车子里,林伟坐进副驾驶,巧珍边往前开边说“你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林伟伸手过去从
她的t恤下面伸手进去“你以为是其他时候”
“放开你的手我在开车呢”巧珍大叫。
“刚才谁伸手进我衣服里的”
“我是看看你是不是紧张”
“我是感受一下不紧张是什么样的”
巧珍暗叫了一声“混蛋”
巧珍这个老司机不厌其烦,再接再厉之下,只是因为培训的粗糙了些,恶补和实际操作之后,林伟已经能开着一家子去市区看江景兜风了。对车水马龙的马路也不再抖抖索索的了。
从六月银行对房地产收紧贷款,h省房地产泡沫破裂,传递到全国,不过短短三个月,房价就下挫了三成,上涨三成和下挫三成不是一个概念。
此刻他们已经落袋为安,即便不是逃在最顶端,但是总归是赚到了,而且生意赚的,房子上赚的,这个数字真的不少,很有一夜暴富的感觉。尤其是阿毛和林伟,做梦都没想过能有这么多的钱,巧珍不知道是不是该嘲笑他们一把,没见过世面
另外一边,纺织厂今年订单根本不够塞牙缝的,仪表厂,开关厂,灯泡厂也是同样,县里的几家以前让人趋之若鹜的公司,萧条地可怕。如果不是汽车行业越来越好,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么多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只是汽车行业也是个三班倒的行业,工作很累,因为工资高,他们的招工要求也高,不可能收四五十岁的那些人员。一下子,这群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变成了极度困难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