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雍正裕妃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181章 新储之兆(2 /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康熙的举动再联系一年前他立遗诏时对群臣的暗示,无疑是做了更加明确的暗示。这让所有支持八爷党的群臣们精神为之一振。他们弹冠相庆,认为这是康熙打算立胤禵为储君的前兆。毕竟满族是以马上得天下的民族,一向对战功极为推崇,如果此时哪位皇子能挂帅出征,无疑是一次建立功业的绝好机会,从而可以借此树起服众压雄的威望。在这种无人可及的威望中,继承大统,荣登皇位,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肩负国家重任与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子,能幸运地落在了时年三十岁的皇十四子胤禵的肩上,就是对他的看重与肯定。

在康熙这种近乎于宣布储君人选的决定下,胤禛沉默着,支持胤禛的朝臣们沉默着,他们在等待,等待胤禵离京后远离朝堂的政治真空期。

就在朝堂上有人欢喜有人愁时,雍亲王府的内宅有了前所未有的宁和局面。伊氏以病重为名独自被圈禁在自己院子里,老氏因为牵涉谋害之事也被勒令在自己院里礼佛修心。年氏也时常借着身子不适低调处事。

乌拉那拉氏很清楚眼下内患虽无,但外忧不断,这个时候不能让胤禛为内宅的事有丝毫分心,所以一直竭力维护着内宅的宁和,与我和钱氏也一如既往地亲近,对弘历和弘昼两个孩子也甚是和善。

在胤禵出兵的那天开始,压在我心底的恐慌和所有不确定就已经散去。因为很清楚的知道,胤禵从出征的这一刻起,就离皇位这个词无缘了。

当那些人在为储君人选已定而松一口气的时候,朝堂就会进入开始前所未有的平静期,那些针对胤禛的阴谋诡计都会开始暂时放下锋利的矛头,然后开始等待事成定居。可是这些人或许不明白,这种想当然的平静背后往往意味着懈怠与放松警惕。这对胤禛来说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最好时期,最后的三年足够让他拥有更多的支持者和强大的实力。

就算胤禵意识到朝中局势不对又能如何,在他与西藏外地奋战之时的时候,年羹尧已然被任命为四川总督,随后又被任命为为定西将军。只要朝中出现任何异动,这支原本作为协助胤禵驱逐占领拉萨的准噶尔军队的大军随时可能成为拦截甚至狙杀胤禵的利刃。

正如我对伊氏说的最后那句话——世事无常,莫要以为胜券在握就能万无一失。(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