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罗浩拿起手机给王佳妮打了个电话。
“大妮子,无线网修好了么?”
“师傅们说要下午三点,我请了假,回家弄。”
“好,辛苦辛苦~”
罗浩挂断电话,“笑话人不如人,别把这世界想的太好,也别想的太坏。人么,都差不多,低等级碳基生物而已。”
苗有方无语。
“不说那么多,前几天群里有名医生说——一个尿毒症长期透析的病人,急诊来的合并呼吸衰竭,血气钾6.9,与对症处理后建议行急诊床旁血滤。
但是呢,患者怎么劝都不做,要去长期做透析的一个二级医院。
当地医生告诉她去随时可能猝死在路上,签字自己走了,没过10几分钟那家医院的120就去接她了,说是刚医院就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最后没按回来。”
“这种事儿以后你在临床会经常遇到,比如说咱们常说的喝酒消毒,有人是真信,你跟他解释多少次病毒感染得吃抗病毒药都没用。”
罗浩说着,站起身,转身往出走。
“小苗。”罗浩走了几步,忽然停住,沉声道。
“罗老师,我在。”
“多看,多学,多想。你要是能守住初心是最好的。”
罗浩今天特殊多说了几句话。
苗有方这孩子有点意思,马德龙病的诊断始终在罗浩脑海里无法忘记。
本科生来到临床,自己随机找一个进来说话的患者,苗有方就能给出诊断,而且还是马德龙病这种不常见的诊断,罗浩多少是有点惊讶的。
而且这孩子还有最基本的善良,虽然说穿了就是脑袋里面少根筋,但罗浩喜欢的就是这个。
少根筋无所谓,多和老孟学学就行。
老孟最大的优点并不是每天充当医疗组的核动力驴,而是他油滑之中带着看穿人情世故的那种淡然,却还能保持一点点的善良初心。
希望小苗也行,有朝一日变成老苗。
罗浩和苗有方一边聊着,一边回到病区。
下午有课,罗浩也没心思吃饭。
他本身对吃饭不是很感兴趣,有吃的就吃一口,没吃的就这么回事。
……
……
瑞士,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湖畔。
老人坐在椅子上,凝视着如同蓝宝石一样的水面,打发着他漫长而又无聊的时光。
“先生,之前那次能量脉冲终点在中国江北省的一家医院。”
“医院?”
“第一时间观察到异常改变的是那个像老鼠一样狡猾的家伙。”
“罗?”
“是的,就是他。可是他的手机有特殊装置,没办法监听。”
老人没给与评论,而是依旧看着蓝宝石一样的湖面,好像已经得了老年痴呆似的。
甚至他的手都在轻微的颤抖着,眼看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我要知道他在做什么,能量最后产生了什么后果。”
“是,先生。”
等身边的走了后,老人看着湖面,他想起了那天晚上,想起了那座桥,想起了那艘船。
看起来一切都是巧合,可这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多巧合么?
谁又知道呢。
……
……
回到办公室,罗浩准备先看一遍下午要讲课的内容。
传统中,这叫备课,只是现在临床医生基本没时间去备课,能按时上课都不容易。
本来不需要做的这么精细,但罗浩在这一点上学柴老板学的十足十,习惯性的在上课前把要讲的内容捋一遍。
刚打开电脑,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背后传来。
“小罗,干嘛呢?”
“刘主任!”罗浩马上站起身,热情的迎过去。
平时罗浩没什么机会见刘海森,好像已经很久都没见到他了,倒是内镜的石主任经常见。
“刘主任,您来找沈主任?”罗浩亲切的问道。
刘海森身边跟着一个女患者,鼻子里还塞着棉球,看样子应该是出血导致的。
“找你的。”刘海森笑眯眯的打量罗浩。
B超室和介入科接触的不多,他没想到老同学的外甥竟然成长的这么快。如今打量罗浩,怎么看怎么顺眼。
“哦,坐坐坐,怎么了?”
罗浩一边说,一边打开ai辅助诊断看了一眼。一大堆的诊断出现在罗浩眼前,把罗浩都吓了一跳。
可患者面色红润,肉眼可见的没什么大毛病。
Ai辅助诊断里的各种疾病都不应该出现才是。
“我家邻居,最近几个月有黑便,查了便常规,的确是便潜血阳性。”刘海森坐下后就直接说道,“做了胃肠镜,没有明确的问题。”
“是这样啊。”罗浩很罕见的怔了一下。
刘海森觉得很惊讶,罗浩的诊断水平虽然自己很少亲眼看见,但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总是有耳闻。
今天罗浩是怎么了?
“小罗,你在备课?”刘海森眼尖,看见罗浩的笔记本上是ppt,给学生讲课用的。
“嗯,这不正头疼的呢。现在的孩子们不好糊弄,总问一些临床相关的内容,我正琢磨要加点什么进去让他们更感兴趣。”
“害,没必要,人家孩子们逃课逃的开心着呢。你只要不那么严苛,他们就感恩戴德了。”刘海森笑笑。
不知道罗浩为什么这么上心,反正自己去上课都很轻松,按照课本上照本宣科,再加点临床的见闻,学生们听得也挺来劲儿。
“刘主任,还有什么检查么?”
“血常规和凝血四项都正常。”刘海森把化验单递给罗浩。
罗浩看了一眼,化验单“健康”的连一个异常符号都没有,凝血四项没事,血常规也没事,也没有贫血等等疾病。
这就有点古怪了,按说这病第一直觉应该考虑是凝血异常,而且ai辅助系统也提示了这一点。
但化验单上什么异常数据都没有。
“还有别的检查么?”罗浩继续问。
“有个肺部ct。”刘海森道,说完打开影像系统,输入姓名后开始看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