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崛起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欠三更,卡文了!!!(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杨承烈的声音有些哽咽,仿佛喃喃自语道:“你用十五年时间,把兕子从懵懂孩童培养chéng rén。可我却一无所知。你在冥冥中陪伴了兕子十五年,他如今已展露了才华。比我强多了……你看,这是你离开之后,他写的异志。你若有灵,就品评一番吧。

别太夸奖他了。这个臭小子已经很得意了!如果你再夸他,说不定尾巴都会翘到天上。”

书稿,被火焰吞噬,化为灰烬。

杨守文手中撑起油纸伞,站在杨承烈的身边。

一阵小风吹来,灰烬打着旋儿在空中飞扬,似乎是杨守文的母亲,已经收到了书稿。

旁边,郑镜思露出骇然之色。

他听出了杨承烈话中的意思,杨守文有今日之才学,难道说是三姐在冥冥中教导?

自六朝以来,人们笃信鬼神,相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

虽然圣人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意思是说人没有资格谈论那些无法理解的事务,而并非是彻底抹杀了鬼神之说。郑镜思读圣人之言长大,但在贬官后,又笃信道教神仙之术。

他看杨守文的目光有些不一样了!

如果说,此前他对杨守文的才华还有那么些许怀疑的话,无疑就是源自于他的传承。

可现在,传承找到了!

杨守文师从母亲,三姐用十五年光yīn,在幽冥中予以教化。

想想,似乎并没有什么奇怪!三姐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教导出兕子也在情理中。

书稿一张张被火焰吞噬,坟前青烟袅袅。

“兕子,此情此景,赋诗一首,也让你阿娘考校一下你的才学。”

杨守文愣了一下,一时间茫然四顾。

广武山上,桃杏绽放,绯红粉白,把个广武山在这朦朦雨雾中,点缀的格外动人。

可是,脑海中去想起了祖父,想起了父亲。

他想起祖父古道热肠,仗义出手之后,却被冤枉做刺客。

父亲尽忠职守,虽算不上才干出众,却一直都兢兢业业……可是昌平之战后,却音讯全无。

他不在意杨承烈做什么官,只是心中为父亲,为祖父叫屈。

一刹那间,杨守文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悲愤,有些抑制不住,唤了声杨茉莉,然后把油纸伞jiāo给了杨瑞,从包裹中取出笔砚来,磨好了墨,蘸饱了笔,而后提笔在墓碑前的那块汉白玉石阶上,奋笔疾书。

轰隆隆,从天边传来隐隐的雷声。

郑镜思不免心中感到好奇,于是打着伞走上来,口中轻轻诵读。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他扭头看了一眼郑虔,却见郑虔脸上,露出惊讶之色。

这诗的前四句,与眼前的景色竟如此契合。

若说杨守文提前作好,郑镜思也好,郑虔也罢,都不太相信。只能说,这是应景即兴之作。

郑镜思轻声道:“兕子急智,才情不凡。”

而郑虔则用稚嫩的声音,诵读着后面的诗句:“人乞祭余骄妾fù,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松共一丘。”

轰隆隆,雷声不绝。

乌云里银蛇乱舞,雨势变大了。

那雨水把汉白玉石阶上的字迹冲刷成一道道墨痕,顺着石阶流淌下来。

坟前的火堆,突然间好像zhà开了似地,灰烬狂舞……

郑镜思和郑虔面面相觑,而杨承烈更骇然看着杨守文,一言不发。

雨水,打湿了杨守文的发髻和衣衫,几缕黑发贴在他的脸上,更衬托出一种桀骜之气。

所有人,都静静站立在坟前。

知道良久后,杨承烈醒悟过来,轻声道:“大家来给三娘祭拜吧,然后去亭中避雨。”(未 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三皇观(四)求订阅!!!

雷声轰鸣,银蛇舞动。

雨越下越大,好像银河倾泻。

杨守文坐在凉亭的入口,看着亭外大雨倾盆,呆愣愣一动不动,不知道在想什么。

宋氏和杨氏则领着其他人,围聚在石碑前,说说笑笑。

“好大的雨!”

郑镜思和杨承烈站在凉亭的另一入口,看着不远处的坟茔。

郑镜思道:“今年这雨水可不是一般的大!往年寒食的时候,从不见这么大的雨。”

“是啊。”杨承烈应道。

不过,他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目光不时扫向凉亭另一边的杨守文。

盼归亭的构架和其他凉亭有些不太一样。它不是那种圆形,四面透风的亭子,而是一个长方形,只有两个出入口,两边则用石头垒砌成墙,上面是一个三角形的屋顶。

“文宣,你当年……我一直很好奇,包括十九郎也是,但却不敢询问。

若你方便就说,不方便就算了。我只是觉得好奇,当年好端端,你怎地就销声匿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