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原方才特地向太皇太后提及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太祖皇帝起自草莽,率众奋战十几年,才从胡人手中夺回这锦绣江山。他生平最敬重的英雄却是位胡人将领,汉名叫做王保保。为了这份敬重,他在俘虏到王保保的妻子、妹妹、小儿子之后,不仅十分优待这些人,还为自己的次子秦王聘娶王保保的妹妹为妃。
可是,不管太祖皇帝如何示好,如何拉拢,王保保始终不肯投降。洪武八年八月,王保保病故于哈剌那海之衙庭。
洪武八年十一月,太祖皇帝下令征卫国公之女为秦王次妃。迎娶次妃的礼仪,“不传制,不发册,不亲迎”,卫国公府那位可怜的姑娘,那位本可以堂堂正正嫁人的姑娘,就这么屈辱的做了秦王次妃。
卫国公,那是曾和王保保对敌的勇士,多次在沙场和王保保厮杀。可是,他的女儿,和王保保的妹妹,却因着太祖皇帝的旨意,嫁给了同一个男人。
秦王正妃,王保保的妹妹,从来没有得到过秦王的欢心。她被幽居,无人服侍,连洁净的饮食也得不到。
秦王迎娶次妃之前,已经对王保保的妹妹如此薄情。迎娶次妃之后,次妃却因“妒忌”被召入皇宫训斥,从皇宫出来之后,上吊自尽。
次妃如此悲惨,正妃也好不到哪儿去。幽居多年,秦王死后,被迫殡葬。
这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正妃也好,次妃也好,都是不由自主的可怜人,下场没一个好的。
晋王提到这可怜的次妃,提到自己“看哭了”,便让太皇太后打消了替他择拣次妃的念头。本来嘛,给次妃是为了让阿原日子更舒心,不是为了让他难过的。
在太皇太后的宁寿宫,晋王夫妇遭遇“次妃”这个问题。到了王太后的清宁宫,可就轻松惬意多了。王太后一如既往的慈和,半分没有挑剔为难,也没有打趣揶揄。到了邵太妃面前,可就有趣了,青雀被拉着看小孩儿衣裳,“瞅瞅,好看不?青雀你摸摸,很柔软呢。”
青雀很卖力气的摸了好几摸,赞叹,“真软和!样子也很好看呢,很可爱!”邵太妃大为得意,“那是,我花了很多心思的。小孙子的也有,小孙女的也有,青雀,你们生什么都行。”
晋王冲着邵太妃使了好几回眼色,不过,邵太妃和青雀兴致勃勃的说着话,竟然没看见。
晋王忍不住抱怨,“您这么说,我们会害羞的。”您真是的,我们才成亲不久,您这么一口一个小孙子小孙女的,也不怕把您儿子儿媳给羞着了。“生什么都行”,您这话说的,妞妞要怀胎十月辛辛苦苦才能生下孩儿,难不成您还想挑挑男女?
邵太妃面带歉疚,不好意思的笑,“我太心急了。”青雀笑咪咪,“没有没有,您哪里心急了?您说的可是正经事,大事,要紧事――再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了!”
晋王红了脸,邵太妃喜笑颜开。
青雀又很善解人意的加了一句,“您放心,我们一定不负所托。”晋王点头,“嗯,一定让您早日抱孙。”邵太妃乐的合不拢嘴。
和邵太妃依依不舍的告别之后,晋王去了乾清宫,青雀去了坤宁宫。到了坤宁宫,张皇后客客气气的,并没有多余的话,不过,她脸上的笑容是硬挤出来的。
“她一定是嫉妒我比她年轻貌美,嫉妒我比她招人喜欢!”青雀面对庄严的张皇后,心中不无恶意的想着,“要不,就是太皇太后想给皇帝立妃,她正难受着呢。”
太皇太后确实想给皇帝立妃,不过,皇帝不肯接受。皇帝想要中宫嫡子,不愿立妃,不愿妃嫔早于皇后生下长子。如此一来,原本议定要立为妃子的贾氏、李氏两人,就落了空。李氏已忧思成疾,出宫医治去了。贾氏依旧住在宫里,但是,妾身未明。
张皇后总理六宫事务,宫务繁忙,青雀不便过多打扰,稍坐了会儿,便即告辞。张皇后也没留她,妯娌二人客气而冷淡的道了别。
“张皇后,你若能生出儿子,张家便是铁打的江山。”青雀出了坤宁宫,也不坐轿子,慢慢行走在光亮清洁的青砖路上,“有皇帝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宠爱,你很幸运。若是你时运再好上几分,能生下皇子,那可真是要恭喜你、恭喜张家了。”
皇帝一心敬爱皇后,后宫没有嫔妃,对于皇后来说真是很舒心的事。若是皇后再能生下嫡子,那可称的上是十全十美了。眼下,张皇后缺的是身孕,缺的是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