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
“妙。”
“当真妙也。”
永盛大帝越说越激动,甚至自己想到了更多的好点子。
皇帝不愧是皇帝,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
“舅舅英明。”
顾锦年赞赏了一声。
而顾宁涯这回也彻底明白了。
这计还真够狠的啊。
以人心攻人心。
朝廷只需要配合演一场戏,就能解决这场灾祸。
怪不得这位皇帝亲临。
自己这个大侄子,真他娘的是个天才啊。
有自己少年时期的英姿。
“不过舅舅,有三点还是需要注意。”
夸归夸,但有几个细节必须要死死记住,否则的话,可就是大麻烦了。
“你说。”
永盛大帝询问道。
完全就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其一,计谋分三步,逐步让江宁郡郡守去做,绝对不要提前透露,倒不是外甥不相信江宁郡郡守,而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顾锦年开口,这是第一个细节。
此言一说,永盛大帝与苏文景点了点头。
同时心中不由对顾锦年产生更大的震撼。
难以想象,顾锦年十六岁,小小年纪,心思竟然如此缜密。
虽然顾锦年不说,他们也知道,可顾锦年说出来,代表着他城府极深。
“其二,令官差一定要保护好这些外来米商,坚决不能发生抢掠行为,但要安排自己人,虎视眈眈盯着他们,让他们害怕,但不要逼走他们。”
这是第二点。
毕竟外乡人过来,是被利益冲昏头脑,可要是被抢了,会带来不好影响。
“好。”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这的确是重点,不能忽略。
“其三,关键时刻要放出一个谣言出去,为了运输粮食,舅舅您派文景先生去了一趟仙门,割舍出一块土地给予仙门,故而仙门会出手救灾,不惜一切代价,定民心,也是击溃这帮商人最后一丝信心。”
这是第三点。
永盛大帝刚才说的龙舟也好,万石假粮食也罢。
这些东西无法让那些本土米商慌乱起来。
但这个消息就不一样。
仙家不愿意插手凡尘的事情,怕沾惹因果,可若是大夏王朝与仙门达成共识,愿意割舍领土给仙家,那就不一样了。
因为逼急了,还真有可能这样做。
只是永盛大帝不会考虑罢了。
但这是个谣言啊。
所以完全可以扩散出去。
对方喜欢用谣言,自己也可以用啊。
这年头什么最善变?
人心最善变啊。
难民们被谣言骗到江宁府去了。
江宁府的米商,难道就不会被谣言骗?
总而言之。
击溃他们的自信,这事就成了。
“好。”
“不愧是朕的外甥。”
“这个好。”
永盛大帝听完这话,眼中闪过精芒。
这计够狠,而且半真半假,毕竟仙门弟子来了大夏书院,这会不会是前兆?
谁也不敢保证啊。
完全没有任何一点问题。
此时此刻,永盛大帝呼吸急促。
而一旁的苏文景也不由深深感慨。
顾锦年当真是奇才。
天下奇才啊。
所有人抓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解答方案,顾锦年仅仅只是用了一炷香的时间解决。
最主要的是,逻辑清晰,细节缜密,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
这一刻,他忽然好奇。
倘若顾锦年入朝为官,又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呢?
“顾宁涯。”
当下,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
“臣在。”
顾宁涯马上开口,答应着。
“朕现在命你去火速赶往江宁郡,令江宁郡郡守放纵粮价。”
“与其同流合污,其余一概不说。”
“等朕旨意。”
“若此事做好了,方才之言,朕恕你无心之过。”
“若处理不好,朕让国公亲自送你去边境苦役。”
“知道吗?”
永盛大帝开口,下达旨意。
“臣接旨。”
“请陛下放心。”
听到这话,顾宁涯松了口气,他还真怕皇帝上纲上线,如今给自己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他还是很开心的。
而且他心里清楚,这事要解决了,功劳就蹭到了,说是说将功抵过,但怎么着也得给点好处。
故此,顾宁涯心头还是喜悦。
“滚。”
永盛大帝吐出一个字。
后者立刻起身离开,有多远跑多远。
随着顾宁涯走后。
永盛大帝起身。
他看向顾锦年,眼神当中是赞赏。
满满的赞赏。
“锦年。”
“往后就不用偷着学了,没事来找朕,有什么不懂直接问朕就好。”
“你很聪慧,继承了你娘的优秀,等这件事情结束,朕会好好赏赐你。”
“重重的赏赐你。”
永盛大帝开口。
他对顾锦年发生了天大的观念转变。
随后没有多说,直接走了出去。
而顾锦年却有些沉默了。
舅,你这话啥意思?
啥叫偷着学?
我偷学你什么了?
好家伙,你比我六叔还会蹭啊。
一旁的苏文景笑而不语。
能解决江宁郡之乱,他心情极度愉悦。
对于这些并不在乎。
很快。
永盛大帝走出房屋之外。
长长吐出一口气。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好。”
“好。”
“好。”
他大笑三声,而后龙行虎步,离开书院。
看得出来,他真的很开心。
天大的祸端。
没想到今日得以解惑。
开心。
当真开心啊。
永盛大帝离开了。
书房内。
顾锦年给苏文景倒了一杯茶,同时也在思索一些其他事情。
只不过苏文景却打破了宁静。
“锦年。”
“老夫问个事。”
“你这篇策略,是否还有一小部分没有写完?”
苏文景开口。
看向顾锦年。
感受到苏文景的目光,顾锦年微微沉默。
“恩。”
片刻后,顾锦年点了点头。
“最后一部分,等平乱后再说。”
顾锦年继续开口,显得有些随意。
可苏文景却摇了摇头。
“锦年。”
“你现在还小,未入仕途,虽有顾家这棵参天大树,可有些事情,轮不着你来管。”
“你也莫要插手,千万不要成为众矢之的。”
苏文景开口劝阻。
因为顾锦年剩余没写的东西,是关于如何处置那些商人之言。
策略有缺,他怎能不知?
只是当着陛下面,他没有说罢了,如今两人私下,他还是要劝阻一二。
“文景先生。”
“学生不小,道理都明白。”
顾锦年不听劝。
待江宁郡之乱结束后,他要搞一次大事。
“锦年。”
“当真不要乱来。”
“我知道你心中也有气,可这件事情牵扯很大。”
“若你真要这般,让你爷爷出面。”
苏文景出声。
他明白顾锦年的意图。
只是顾锦年却满脸认真道。
“先生。”
“学生不可能靠族人一辈子。”
“再者,学生还年轻,现在犯错吃亏,总比以后犯错要好。”
“学生心意已决,还望先生见谅。”
顾锦年态度坚决。
至于让自己爷爷出面,顾锦年不愿意,不是不行,而是他不想一直靠着顾家。
当初自己写下剑客诗词之时,就已经表达了一切。
“这唉,你既然心意已决,老夫就不多言。”
“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只要你站在道理上,老夫都支持你。”
苏文景没有多说什么了。
只留下这一句话,便起身离开。
但他知道的是。
眼前这位大夏世子,绝对不同常人。
他莫名觉得,江宁郡幕后之人,要头疼了。
苏文景离开了。
顾锦年没有送。
而是拿起一本书,继续观看。
只不过,他的心神却不在书中。
因为通过苏文景,他感觉得到,自己溺水之事,绝对与江宁郡幕后有关系。
否则的话,苏文景绝对看不出自己还留有一手。
很多事情。
自己不知道。
爷爷没有告诉自己,舅舅也没说,六叔也不说,苏文景也不说。
他明白,这是为了保护自己。
不想自己参合进去。
可顾锦年更知道的是一点,面对敌人,必须要重拳出击,而且该展露锋芒就必须要展露锋芒。
藏拙是没有用的。
只会招来一波又一波的麻烦。
而与此同时。
走出房内的苏文景,有些沉默。
他其实不希望顾锦年如此。
只是当他回到自己住处之时。
却发现永盛大帝早在房内等候了。
“见过陛下。”
苏文景开口。
也有些惊讶。
他以为永盛大帝已经离开了,没想到居然在自己房内。
“文景先生。”
“朕思来想去,觉得锦年不错。”
“可以成为大夏执剑人。”
“你觉得如何?”
永盛大帝望着房内的丹青,语气平静道。
可此话一说,苏文景不由一愣。
但很快他陷入沉思。
足足过了半刻钟后,苏文景深吸一口气。
“臣认为,合适。”
他开口,给予回答。
“那行。”
“既然他想去做,那就让他去做吧。”
“江宁郡的民心,朕赠给他,算是他的奖赏。”
“他是顾家的麒麟儿。”
“也是朕李家的血脉。”
“朕很期待,天命之争,锦年能走到那一步。”
永盛大帝开口。
眼神中充满着期盼。
而这一刻,苏文景忽然明白。
眼前这位永盛大帝,太与众不同了。
世人皆说顾家功高震主。
可现在他才明白。
这位帝王。
根本不怕功高震主。
因为他的气魄,非同寻常帝王。
如此,永盛大帝彻底离开。
留下一脸平静的苏文景。
与此同时,一直到深夜。
一则则消息也在京都传开。
顾锦年著作国运诗的事情,率先传开。
但这只是百姓所了解的。
所有官员更惊讶的是一件事情,那就是献策之事。
苏文景连赞三个好。
随后直接奔赴皇宫。
这事情可不一般。
能让堂堂准半圣的苏文景连夸三声好,不同寻常。
但献了什么策,没人知晓。
只不过宫内传来了消息。
龙颜的确大悦。
这下子各大官员确确实实不理解了。
但所有人都保持沉默。
静观其变。
与此同时。
江宁郡首府。
顾宁涯也火速赶到。
将圣上旨意带来。
张旸得知圣旨之后,整个人更是目瞪口呆。
再三确定三遍,若不是顾宁涯拿出金令,他死活不信,陛下居然下达这种旨意。
允许米商涨价。
这不是胡闹吗?
万民同意吗?
百姓只怕要彻底闹起来啊。
只不过,思考半个时辰后。
张旸突然一愣。
因为他似乎猜到了陛下的意思。
这是要对这些米商动刀啊。
允许他们涨价,让他们疯狂起来,等到民怨四起,再乘此机会,斩尽杀绝。
这计,当真是毒。
只是这计也不是良策。
毕竟这些米商背后可是有人。
无论怎样,杀了就是有天大的影响。
可细细想来。
他也想不出比这个更好的办法。
最终。
张旸深吸一口气,圣旨在前,他也只能照做不误。
就如此。
深夜。
张旸离开府内,命人请来京都所有米商掌柜。
让自己的幕僚前去交涉。
这一交涉,便是两个时辰。
张旸幕僚,也很直接,同意米商高价售卖,但每天必须捐赠相应粮食,做给朝廷看。
同时要抽走两成利润。
所有米商欣喜若狂,但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去通风报信,等到幕后答复。
经过两个时辰的商谈。
最终只给半成利润,至于每日捐赠的粮米,只多不少。
在幕僚的思考之下。
达成交易。
如此。
卯时一到。
随着海量难民聚集。
一石石粮食被运至城外,熬粥施舍。
可与此同时。
府内米价。
也在一瞬间,涨至六十两一石。
引来各种谩骂的同时。
却也遭到哄抢。
几乎出多少米,卖多少米。
如此景象,前所未闻。
并且,难民数量,也越来越多,粮食供不应求。
而这里的消息。
也飞快传到京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