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95淘金国度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第635章 战争序幕的掀起(2 / 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9月7日,德军伦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团军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军团,占领了波兰工业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路第10军团的前锋霍普勒的第16装甲军于9月8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军团退路。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军团并重创“莫德林”军团,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9月8日,北方集团军所属库勒的第3军团和克鲁格的第4军团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9月14日,南方集团军所属赖歇瑙的第10军团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军团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部地区,使华沙处于被半合围的状态。至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方集团军右翼李斯特的第14军团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

与此同时,第14军团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利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方集团军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则已于16日越过边界仓惶逃往罗马尼亚。

德国在波兰摧枯拉朽式的进军,加上英法的宣而不战,也让苏联当局受到鼓舞,下定了决心。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但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

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9月18日,德苏两**队在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会师。

瓜分波兰在即,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周边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军团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军团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9月29日,莫德尔要塞投降。至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

这场后来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谁也没有想到,拥有百万大军的波兰铁骑在德军机械化力量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而战争的结果同样让人惊异,在战争,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但客场作战的德军仅仅亡万人,伤万人,失踪3400人。这在一场看上去实力并没有相差那么大的全面战争,这种伤亡比例是很少见的,波兰迅速被苏德瓜分,苏德实力大增,但主攻的德国的实力却几乎没有遭到多少损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或者说是一个极佳的军事战例。

波兰战役的经过几乎在英法等各个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开始疯狂的搜集德国闪击波兰的所有战斗资料,希望能从找出德国的弱点,当然,很多国家也能从得到启发,至少已经有不少国家认识到,现代的战争方式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对这一点深有认同的阿拉斯加就是如此。

此时,阿拉斯加的总统选举已经完全结束,在波兰战役爆发后,叶枫甚至不得不加快了建立新政府的进程,以便尽快的实现平稳交接班,应对风云变化的世界局势。

9月10日,省市议会投票结束,第二日,叶枫便示意总统选举委员会对竞选行程安排进行一定的变更,当然主要是将紧缩时间安排。9月12日,国会投票提前进行,叶枫和高尔察克都在国会投票再次高票当选新一届总统和副总统,整个竞选毫无意外的圆满完成。

9月15日,叶枫即陆续开始各项人事提名任命。这比原计划几乎提前了半个月有多。

在这一次换届,退休的政务官员,退役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时间提前,但其过程却很艰难,有些提名甚至首次在议会出现了被否决,不得不重新提名的情况,这耽误了不少时间。

在叶枫一再要求加快新政府组建工作,提高提名审议效率的情况下,全部内阁、地方政务长官提名仍然在9月26日才全部完成。

上一届政府内阁部委局长三分之一退休,其包括国务卿雅克.勒布雷,国安委主任罗伯特.汉德森,交通部长伯纳德.摩尔,工业部长彼得.韦斯勒,商务部长杰克.伦敦,内政部长胡胜龙,国防部长马功成,卫生和公众服务部长丽芙.金妮等大批担任重量级部长的开国功臣退休,甚至还包括已经七十有三的情报局长史密斯,国安局长高景义也在这一次退休之列。

虽然做为情报部门,他们也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工作的部门,他们的退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但毕竟他们年纪太大了,不退休都不行了,好在阿拉斯加还有各种顾问头衔可以利用,他们退休也能由有需要的部门聘为顾问,为新上任的局长们提供咨询和参考,可以实现平缓过渡,否则这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换血,真有可能让阿拉斯加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受到剧烈的影响。

在地方政务长官,像马库泽、达.苏蒙等人也有好几人退休或半退休,虽然总体上来说,此次大换血实际上涉及的人数还不如上一届,但这些人几乎成都是开国勋元,像勒布雷等人几乎全是重量级人物,掌控阿拉斯加政务达数十年之久,以他们的资历和经验而论,新生代还真不是说接替就能接替的,各部门高层换血后,工作肯定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哪怕新任部长再出色。而这也是叶枫这一年来最为忧心的事情。

此次新政府各项提名,最受人注目的无疑是国务卿和副国务卿,因为上一届政府的国务卿及副国务卿几乎全部或退休或调任,比如古明泽成了国会主席,勒布雷,汉德森、韦斯勒等人都是退休。

谁会成为新政府的国务卿可说是此届政府的重头戏,不过最终为了确保大换血后的新政府尽量保持稳定,叶枫提名了上届政府唯一留下来的一名副国务卿,城建部长林国民。

林国民继上届从克里斯诺亚尔斯克市长(是为省管市)任上一跃成为副国务卿后,此次再进一步成为了内阁首席部长,可算是再进一大步,也算是创造了建国以后的政坛升迁纪录了,除了建国前的特殊时期,建国后如此快速、跃进式的升迁还真是头一例。

同时林国民此次除担任国务卿之外,还兼任了工业部长之职,而商务部长则由青体部长普林斯顿接任,内政部长由国家廉政总局局长吴向阳接任,原农业部长柴凤鸣则接任交通部长,坦噶尼喀总督王贺重新成为国安委主任,其他各部部长只要年纪不到站的则基本保持留任,比如外交部长杨国平,以尽量保持新政府的稳定,保证政府换届后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另外国防部长职务因为马功成退役,由现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蒋百里接任。

同时蒋百里,王贺,杨国平,普林斯顿及刚刚接替古明泽担任财政部部长的毛向方共五人成为副国务卿。

而一直没有更换过局长的情局和国安局这一次也不得不换上了新任局长,情局长最终由现任副局长秦恩接任,而国安局长则直接由内政部长吴向阳兼任。

除了内阁,各大殖民地总督人选也是颇费思量的,不过最后叶枫同样为了保持最大幅度的稳定,除了调任或退休的,其他只要年纪合适的都留任原职,不过最终涉及调任的仍超半数之多。

其王贺调任国安委主任之后,现任台湾省长韦召成为新任坦噶尼喀总督,原叙利亚总督图根元帅此次全退,现任西非总督李炳芳接任了叙利亚总督,而西非总督则由北刚果总督罗耀扬接任,原司法部副部长纳尔逊调任北刚果领地总督,运河区总督则由前交通部长伯纳德.摩尔接任,毕竟伯纳德相对其他几个退休的高官如勒布雷等人来说,年纪要轻上一两岁。尚有发挥余热的空间。

除此外,其他的萨洛尼卡,塞浦路斯,西北非三个领地总督则维持原状,算起来,最后说是尽量维持稳定,但涉及调整的幅度仍然不是一般的大,即便是像塞浦路斯总督斯坦利都已经在塞浦路斯主政十余年,本来也是必须调整的,就是因为最后调整的幅度还是太大了,斯坦利得以第四次担任塞浦路斯总督。

剩下的其他省市长当,当然也是以尽量保持稳定为原则,除了几个重量级省市长人选和少数几个证明能力不太让人满意的,绝大部分都维持原状。好在上一届对位调整过的很多,许多省市长都只是担任一届,继续留任一届也算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