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夫人万福

首页
日/夜
全屏
字体:
A+
A
A-
41、第四十一章(1 / 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阿律。”吴策大喊了一声,脚步声却渐渐远了,无人回应他。

“大人,这该怎么办?”

“今晚都打起精神,服下解药都别睡,明日一早拔营前进。”

“杨大人,我去追黑衣人。”

说完,他便跃身消失在雾气中。

“是。”

杨林说完这话,又咳嗽了两声,小六忙上前要扶住他,得亏这回十四军离杨林营帐隔得远,那雾气传到他们那儿的时候,雾中药劲没那么大,又有年易安将药倒进火堆中驱散了不少,十四军的十个人现在反而是中毒最浅的。

“怎么会这样?”过了片刻,长公主方才回过神,大口喘着粗气,“来人,彻查公主府。”

滇西百里特使团扎营处

年易安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从怀中掏出小白瓷瓶,放到吴策手中,“这是明心散,只有最后半瓶,放进水中,给每个人都服下。”

“殿下,微臣有事禀报。”王长史一进殿中,就直接跪下了。

长公主收起了担忧女儿的心思,看向王长史,今日并不是王长史进宫回话的日子,好端端的她怎么会来?不过她又不是那样喜欢拿捏规矩的主子,温声道:“起来回话。”

“可不是呢,郡主在时,长寿宫整日里都是热热闹闹的,如今连小宫女们都没了活泼劲儿。不过郡主这回去,肯定会长大不少,这是好事,殿下且宽心呢。”

“圣人还让端王随行,护着咱们郡主,郡主一定不会有事的。”

“算算日子,阿芙已经到了边城好几日,也不知她何时才回来。”她又拿起一本黄历翻着日子,明明每日都要看上好几回,但总是要把黄历放在手边备着。

青雀一听便知长公主是想女儿了,上前宽慰道:“殿下,郡主离开京城前,不是说过,她下月十五便能回来。”

京城

主仆二人正说着话,外头有人匆匆而来。

“微臣有罪,微臣还是跪着吧。”王长史声音带着颤儿,“微臣这些日子都在守着公主府修缮之时,于昨日清点公主往年旧物,公主从前所装手札的匣子被旁人打开过。”

长公主翻着盒子里头的手札,一边仔细回想着,待发现最下头的夹层被人打开过,匣子从她手中跌落,她脸上血色也消失殆尽。

这样的匣子装的手札众多,不过都是些公主早年间所记的趣事儿,她清点物品时,一开始忽略了此物,等清点到的时候,方才发现匣子被人动过了。

王长史跪走上前,将口中所说的匣子呈到长公主眼前。

长公主点点头,到底还是不放心,她同阮三思多年不联系,隐约知道他在边城有一房妾室,不过她不在意这些,她只在意女儿罢了。

“她这一去,我竟觉着长寿宫大了不少,到处都空空荡荡。”

杨林坐在那儿等着毒性过去,瞧着这几个少年郎开始给众人喂解药,心中尤为复杂。

半个时辰后,年易安两手空空的回来了。

“可有抓到黑衣人?”杨林问他。

“不曾,此人极擅长用毒物,我刚要捉住他时候,他放出了毒蛇缠住了我。”

“有人不想我们这么快到滇西。”杨林沉思道,“不知是何家的余孽,还是南诏国,总归他们开始出手,剩下的路程皆要小心着些。”

“你们都退下,阿律留下。”杨林挥退了众人,只留下年易安在他的营帐之中。

“我且问你,你手中的明心散从何而来?”杨林静静的看着他,只是他的呼吸急促,暴露了他此刻心情并不平静。

年易安面色不改,“出发前,属下自行配制,以备不时之需。”

“这方子失传数年,你从哪儿寻来的?”杨林又问他。

“宫中藏书阁,属下在上书房读书时,闲暇时间能随太子殿下进出藏书阁,藏书阁中包含天下珍奇孤本,寻得此方并不难。”他是太子伴读,又和宫中颇有渊源,这几年更是在宫中行走自由许多,藏书阁除了二楼他不能进,书籍不能带出藏书阁外,任何书他都可翻阅。

杨林打量了他一番,见他不像是说谎,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下去吧,论功行赏之事,等此番滇西事了,我会上奏圣人,为你请赏。”今夜若特使团出了事,滇西执行功亏一篑,饶是杨林侥幸活了下来,到了皇帝面前,也是个死字。

想到这儿,杨林露出些欣赏的表情来,“我知你是都统的徒弟,都统也叫你认了十四军首领一职,但十四军不过寥寥数人,甚至都是些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要想等着十四军真正受到圣人信任,在禁卫军中拼一条出路,有多难我想你也清楚。都统虽然目光长远,让你从低位做起,但白白浪费这么多年去等,岂不是浪费时间?你今日救了我,我很欣赏你,可以助你更上一层楼,如何?”

少年郎总是有些心气的,他抛出这样的橄榄枝,总该会受些诱惑,杨林这般想着。

年易安头都没抬,依旧是一副冷淡的声音,“属下并无此打算。”

“也罢,你何时想清楚何时来找我,我都记着你的情。”

“大人,属下有一事上禀。”

“你说便是。”

“今夜之事,属下并不想邀功,只是此番十四军随特使团前往滇西的差事,属下想请大人交还我等。”

杨林这才看向他,略有些震惊,过了好一会儿方才说:“行,我答应你。”

“是。”年易安应声后,走出了营帐。

营帐之外人人都心有余悸,一场刺杀悄无声息地在雾气之中进行,然而除了年易安,他们谁都不知晓。

见他出来,众人不由自主地盯着他打量,恶意的、善意的、揣测的、各种情绪饱藏其中。他皆无视,走回了十四军休息的地方,今晚下了令,不能睡。众人都坐在篝火旁,见他回来,纷纷起身迎他,“老大,杨大人这回可有嘉许你?”

年易安表情松缓了片刻,“不曾,不提此事,东西都收拾好了吗?”

吴策走到他身旁,“方才便收拾了,只是这长夜漫漫,又不能睡觉,我们在想着要不要找个玩法。”

“方才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还想着玩乐?我现在还后怕呢,若是咱们就这样死的悄无声息的,传回京城多丢人。”又有人接了一句,“咱们要死得死在战场上,死在这儿真是憋屈。”

“呸呸呸,你要死你去啊,小爷还要立下功劳好好叫那些人瞧瞧呢。”吴策呸了两声,又对着不远处的其他人点了点下巴。

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即便方才差一点一脚就踏入了鬼门关,这会儿安全了,什么生命之危皆被抛在了脑后,又开始有说有笑。

“阿律,你没事吧?我瞧你脸色不大好。”吴策见他一直不吭声,小声问道。

“我没事,明日杨大人会将差事交还,你记得带人将东西清点仔细,做好交接。”年易安吩咐了一声。

吴策一惊,“今晚可是咱们救了他?他就这样将咱们打发了,再说那本来就是咱们的差事,本就该交还。”

“你们忘记了出京前,都统交待的了?滇西之行,十四军但求无功,只求无过,办好差事回了京便行了。”年易安看着众人,带着些严厉。

“知道知道。”吴策还是有些不服气,到底是消了声儿,但对杨林越发不满。

年易安也没管他,说了一声他进营帐待会儿,起身便走了。

小六看过去,只觉着他面容有些发白,“老大这是怎么了?”

“谁知道他,可能和黑衣人打架打输了,心情不好。”吴策看了一眼营帐,解释道。

年易安靠坐着,借着外头透进来的一点火光,拿出了缠着桃色络子的白玉佩,轻轻地摩挲着。

再等等就好了。

边城

阮梦芙端起了茶杯,又轻轻抿了一口,方才问道:“我有个疑问,还请你能替我解答一番。”

阮泽看向她,“你说便是,到了此时,你我二人还有什么话不可说?”

“虽然我十五年来并未见过父亲,但我也听说过他这个人用兵神断,边城这些年十分安定,并不常有战事,但这几年两国边境摩擦不断,这回也是这般,敌国前来挑衅,他亲自去追赶敌军,从而受了伤。”

“难不成这几年敌国总能掌握住边城动向吗?”阮梦芙喝了口水,润了润喉咙。

阮泽点点头,“这件事你不问我,我也会告诉你。”

“这几年布防严密,但总有一二处布军被敌军知晓,这事已经困扰军中很长一段时日了。”

阮泽正了正脸色,继续说道:“父亲性格大变,所以我也去寻过什么药会叫人性情大变,只是如今父亲越发昏了头,若再这般下去,我只怕边城会动荡难安。”

说到这儿,阮梦芙犹犹豫豫道:“所以你将我叫来,不光是因为你不想叫柳姨娘待在将军身边,而是因为你怀疑她有可能是敌国细作?”

阮泽赞许道:“我也只是猜测。”

“不光是她,这几年父亲为了她得罪了不少将领,我怀疑将领之中出了有异心之人。只是这两个猜测,我并不能拿准到底是其中哪一个。”

“边城是祖辈花了数十年才奠定下来的安稳,我不想让它毁在父亲手中。”阮泽自嘲一笑。

“他从小教我,领兵打仗不能感情用事,所以要学会处处辩明人心,不被奸人蒙逼。结果自从他遇见了柳姨娘,将她带回将军府之后,这一切渐渐地就变了,等芊芊出生以后,他更是性情大变,动不动就为了柳姨娘母女二人打罚下人,从前那些个服侍了多年的老人,大多数都不在了,便是剩下的,也对柳姨娘惟命是从。”

“这一二年,也不知她是动了什么手脚,能撺掇着父亲起了将她抬为平妻的想法,我不想他最后因为柳姨娘落得个名声尽毁的下场,也不想叫她真的取代了我母亲的位置。”

平妻之事前所未闻,更何况,阮三思如今的正妻,可是长公主,当今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他父亲若不是昏了头,怎么会起了这样的心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