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冯远政老师主演,我在里面演了一个配角,狼叔是男三。说实话,如果不是即将开拍的时候出了点岔子,我是不可能顶上去演那个配角,还是戏份很重的配角,我更适合做一个导演,而不是演员。
还好,不管是冯老师还是狼叔,都给了我相当大的帮助,加上这又是一部商业片,对演技的要求没那么高,我才算顺利完成了任务。
至于特效,专门去美国找特效工作室制作的,效果还不错,在有限的资金制约下,还算是达到了我想要的质量。如果大家觉得预告片不过瘾,那请到时候进电影院支持吧。”
这是李旭用本名账号发在豆夹的,关于《盗梦空间》的讨论组的帖子,在他或多或少的影响下,这个时空的豆夹已经有了很多丰富的,几年后才会出现的功能。
但还是不够,毕竟,智能手机还没有出来,各种app也还没有泛滥,大家还用电脑上网浏览。也亏得这几年经济发展得不错,个人电脑越来越普及,只要在家又或者带着笔记本电脑,随时都可以上网,不用再满大街找网吧了。
总之,李旭的帖子引起相当的反响,无数人跟帖留言,这么多天了,《盗梦空间》的预告片也发酵得差不多,原创特效大片的名头也打出去了。
传统媒体还好,这几年被各种大片轮番洗礼,倒是显得很克制,但在即时反馈的网络上,网民已经燥起来了。
毕竟,过去五六年里各种大片,大多都是古装片,不是《英雄》就是《天地英雄》,不是《十面埋伏》就是《无极》,都市特效大片基本上没有。
现在《盗梦空间》一出,光是预告片就不是那些妖艳贱货能比的,别的不说,那城市倒转的那一幕,真是看得人热血澎湃。
这样的场景,要是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并不让人惊讶,但在国产电影里居然能看到这样的想象力,那就太意外了。
所以,作为走在信息收集最前沿的群体,网民的反响自然是最强烈的。
“李导,电影什么时候上映啊,到时候一定十张票支持!”
“李导,冯老师是男主角吗?为什么要选冯老师做男主角?你知不知道他当年是把我给吓哭了的。”
“李导,女主角是那个日本女演员吗?叫什么名字啊,好卡哇伊。”
“李导,狼叔为什么只有一个镜头,到底是不是主演啊?”
李旭挑挑选选地回复了几个,好好安抚了这些躁动的,还没有对国内大制作失望的影迷。
豆夹这边都还好,经营了大半年,时不时真名上线交流,倒是获得了不少理智型粉丝,虽然讨论得热火朝天,却没有出现多少杠精。
别的地方那真是一片战场,比如有人在天涯的娱乐八卦板块写了一篇长文,叫论证国产特效大片的崛起,从《盗梦空间》预告片的分镜、构图、色彩以及特效各个方面来分析,证明国内的电影制作已经上到了一个新台阶。
如果忽略其中部分的臆想以及完全脑补的数据,倒是挺有说服力的,所以有很多人跟帖支持。但也有很多人不认可,也就跟在后面开始反驳,一来二去,彼此就杠上了,发展到后面就成了人参公鸡。
不仅天涯如此,贴吧、视频网站留言,也都差不多,李旭看了几个就没了兴趣。